黑水虻,這個不起眼的小蟲子在“特養大王”曹縣魏灣農民劉杰的眼中卻是美麗的“天使”。劉杰初中輟學后,一路在探索中創業,先后養過鵪鶉、毒蛇、蒼蠅等,他如今劍走偏鋒繁育黑水虻致富。以此為基礎,他還欲打造昆蟲小鎮,期待與萬畝荷塘形成旅游集聚效應,吸引更多游客到當地旅游,帶動周邊群眾致富。
一路摸索中創業
找到特養致富路
在曹縣魏灣鎮王澤鋪村經常會有外地人的身影出現,甚至還會有外國友人的身影,他們可不是奔著魏灣的萬畝荷塘來的,而是尋訪位于王澤鋪的黑水虻繁育基地,來這里學習技術或尋求合作。
說起黑水虻繁育基地,不得不提他的創辦人劉杰。曾經魏灣這一帶滿是不長莊稼的鹽堿地,由于家貧,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劉杰,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
。“當時年齡小,打工沒人收,就想著學些技術掙錢。”劉杰說,一年中,他先后學習了烹制糕點、玉米制糖、造洗衣粉等技術,他學成后再傳授技術給別人。
“有點本錢后,就想著自己創業”劉杰說,打小在農村長大,讓他對養殖業充滿興趣,“但又不想太傳統,要出奇制勝。”于是他先后嘗試著做鵪鶉、兔子等特種養殖,“由于八十年代末消費水平的限制,人們還沒有養成吃鵪鶉蛋的習慣,能吃得起兔肉的也不多。”他的首次創業折騰了一年,最終以失敗告終。
后來,劉杰在農業科普刊物《農村百事通》上看到養蛇可以致富。他又嘗試著養蛇,“當時養毒蛇挺成功,掙了不少錢”劉杰說,但是有一次一個外地的客戶,從他這里購進了一批毒蛇,晚上在曹縣縣城住賓館期間,毒蛇不慎跑掉了,“這可了不得,都是致命的毒蛇,盡管跑掉的蛇都捕捉到了,沒傷到人,但風險太大,就再不養了。”
毒蛇不養了,他又開始養殖蒼蠅,這也正式開始了他的昆蟲養殖之旅。“當時是1996年,可以說我是咱國內養蒼蠅最早的”劉杰說,后來的養殖都很成功,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就給家里蓋起了兩層樓。
小小虻蟲全身是寶
從滯銷品到搶手貨
2007年,劉杰了解到,國外的專家教授研究發現黑水虻可以用來處理有機垃圾,黑水虻幼蟲中還含有大量的抗菌肽、甲殼素等高科技尖端物質。他深受啟發,說不定養黑水虻也是個致富的好門路。
說干就干,他從國外買回黑水虻種蟲,在家中辟出一間房子,作為養殖黑水虻的廠房,便開始了黑水虻的養殖實踐探索,如今他的技術已十分成熟,成功實現了黑水虻家庭化養殖到工廠化養殖的轉型。
“黑水虻是一種資源昆蟲,生長發育分為卵期、幼蟲期、蛹期和成蟲期。幼蟲以腐爛的有機物和動物糞便為食,幼蟲在將垃圾轉化成昆蟲生物鏈的同時減少污染,是一種理想的環保昆蟲。”劉杰一談起黑水虻就滔滔不絕。
他告訴記者,從禽畜糞便、動植物殘體,餐廚垃圾,到食品工業廢料,都是黑水虻的美餐,黑水虻不僅是自然界的清潔工,以餐廚垃圾畜禽糞便農副產品下腳料等作為食物轉化為自身物質,本身也是高蛋白的飼料,可喂雞、鴨、魚等。
然而,當時人們對虻蟲的用途知之甚少,幾乎沒有形成市場銷售網絡,因此,劉杰生產的虻蛆便成了“深鎖閨中人不識”。
劉杰就利用精通網絡的優勢,創辦了中國黑水虻網、中國昆蟲網等進行營銷。同時,為了驗證虻蛆作為生物活性飼料的優越性能,劉杰首先在父親的土雞養殖場和黃河故道里的幾家水產養殖場進行實驗,并找來了專家鑒定,經鑒定投喂虻蛆的家禽等生長速度、成活率、抗病性能等都得到了極大提高。
如今,滯銷品變成搶手貨,很多搞養殖的老板與他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隨著虻蛆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劉杰還與他人合作在多地搞起了繁育基地。
劉杰不僅僅滿足生產虻蛆蛋白飼料,2014年他還成立了生物科技公司,研發出了昆蟲食品、蟲子雞生態蛋、虻蟲精油、昆蟲蛋白粉等十多種養生、美容系列的衍生產品。
欲打造昆蟲小鎮
帶領鄉親們致富
由于黑水虻幼蟲可將餐廚垃圾等作為食物轉化為自身物質,劉杰還研究設計了“餐廚垃圾生態無害化垃圾處理站”項目,目前他正在積極推廣。
劉杰說,以建設一個縣級餐廚垃圾處理場為例,大概需要投入450萬左右;而如果建設一個量規模、專門用黑水虻幼蟲處理餐飲垃圾的場所,投資僅為30萬元,所產生的效益卻是相同的。“再加上黑水虻生長速度快、繁殖及再生能力強、食物轉化率高的特點,若能推動規?;B殖,前景十分廣闊。”劉杰信心滿滿地說。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劉杰還欲籌資打造王澤鋪昆蟲小鎮,帶領周邊群眾一同致富。“我擁有至少30種昆蟲的養殖技術,將這些技術傳授給村民,以后在昆蟲小鎮里,家家戶戶養昆蟲,大家伙一塊掙錢。”劉杰說。
在他的規劃中,王澤鋪昆蟲小鎮以養昆蟲、吃昆蟲、玩昆蟲、用昆蟲為一體,將建設昆蟲博物館、昆蟲酒吧、昆蟲食府、昆蟲標本館、昆蟲咖啡屋、蝴蝶谷、螢火晚會等昆蟲項目,“打造成昆蟲的王國,玩蟲的天堂。”
“外地展館頂多就是有昆蟲標本或圖片影像資料,我規劃的是昆蟲實體博物館。”劉杰說,他打算先把昆蟲博物館建起來,讓人們在博物館里看到各種昆蟲每個階段的生長過程。
劉杰之所以想起規劃建設王澤鋪昆蟲小鎮,因為這里距萬畝荷塘僅千米之遙,一旦建成可發揮旅游資源的集聚效應,一幅集休閑觀光農業、生態農莊、昆蟲特色項目等為一體的美麗鄉村畫卷,將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當地旅游觀光,從而讓周邊群眾搭上產業的便車一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