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供銷總社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11年張家港市率先開展農藥零差率集中配送后,目前,蘇州所轄的七市(縣)、區已全面推行,并逐步延伸至綠化、衛生消殺、漁業及禽獸用藥。
農民買農藥能省這么多錢,銷售農藥機構不就白干了嗎?太倉市沙溪鎮為農服務社負責人杜順順道破了個中奧妙:地方財政補貼銷售額的20%!他介紹說,太倉市實施農藥零差率銷售后,累計銷出農藥超過1億元,零差率和正常市場零售價之間的差額部分由市財政補貼,等于為農民省下2000多萬元農本。通常來說,包括除草劑在內,農民種一季稻一季麥每畝需要使用接近300元的農藥,現在省下20%,只要240元左右。“政府采購的都是低毒高效農藥,可以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杜順順說。
裝農藥的瓶子和袋子賣錢又是怎么回事呢?杜順順說,多年來,農民用完農藥后,往往把裝農藥的瓶子和袋子隨手丟棄在田間地頭,這對土壤和水體安全、農作物安全構成很大威脅。今年初,太倉市決定對裝農藥的廢棄容器有償回收,一個瓶子回收價為0.3元,一個塑料袋子回收價為0.1元。“這一來,不僅種糧大戶、家庭農場把廢棄物送到為農服務社了,而且,一些上了年紀的農民還在田間地頭和廢棄房屋里找這些包裝物。”他說,光是他們,兩個多月里就回收了40多萬個瓶子和袋子。有的瓶子里還有農藥殘液,氣味刺鼻,不回收的話會造成很大的污染。當然,回收費用全部由市財政負擔,回收的廢棄物都按環保規范統一進行無害化銷毀。
有意思的是,昆山市不僅是零差率銷售農藥,而且是“倒貼價”了。該市農資公司總經理翁學康告訴記者,農資公司賣給農民的農藥價,是采購價的八折。比如說進價10元一瓶的農藥,實施零差率前,一般賣到12元,而現在只賣8元,這一塊,市財政每年補貼800萬元左右。除此之外,農資公司招標采購的測土配方肥,賣給農民時,財政也每噸補貼300元。兩項加起來,又為農民每畝節約農本150元左右。
昆山市有償回收農藥廢棄物的力度更大。該市張浦鎮大市社區農資連鎖店經理張冠祥告訴記者,300毫升以上的農藥瓶,回收價為每個瓶子1元,300毫升以下、200毫升以上的,回收價0.5元,200毫升以下的回收價0.2元;裝過農藥的廢棄塑料袋,300毫升以上的回收價每只0.3元,300毫升以下、50毫升以上的,每只0.2元,50毫升以下的,每只0.1元。張冠祥說,有償回收的政策通知到每個村、每個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因此回收效果非常理想。據了解,蘇州所轄吳中區、昆山市和太倉市,已經回收520萬件農藥廢棄包裝瓶、袋,無害化回收處置率100%。
“農藥零差價、廢棄物回收意義巨大。”省供銷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諸紀錄告訴記者,近年來,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農藥及其廢棄物造成的污染尤其嚴重,這主要因為農藥進貨渠道不規范,一些高毒高殘留的農藥還混跡于農資市場。農藥零差率統一配供有利于嚴格控制高毒高殘留農藥和假冒偽劣農藥流入農田,有利于科學、規范、合理使用農藥,推行農藥減量,減少農藥濫用,有利于讓農戶降低生產成本。
出席活動的一位環保部門工作人員說,土壤和水體被污染后,修復的成本巨大、時間周期很長,現在地方政府拿出一筆資金補貼農民使用高效低毒的農藥,補貼的金額其實遠遠小于土壤和水體修復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因此,農藥零差率和包裝廢棄物回收是一舉多得的好做法。
記者了解到,這次全省農資創新服務現場推進會的主要議題是推動各地借鑒并推廣蘇州市的做法。按照省農委和省供銷總社聯合制定的要求,每個設區市要推動1—2個縣(市、區)開展試點,蘇南地區可以更多一點;一個縣(市、區)可以在部分鄉鎮選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進行局部試點。堅持政府指導、市場運作的方向,逐步建立適合本地實際的農藥零差率統一配供模式并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