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午后,陽光明媚。位于衡水市冀州區的辣椒專業市場又忙碌了起來:一輛輛滿載的小貨車駛入辣椒市場,停在店鋪門前,工人們熟練地將一袋袋辣椒放到稱上。稱重完成后,火紅的辣椒便被人們從編織袋中取出,堆在一起,等待購銷商前來采購……
“今年行情還可以,每公斤差不多12元。”農戶黃文秀向記者介紹,“泛黃的辣椒質量稍差,紅色的辣椒品質高”。
黃文秀的家位于冀州區周村鎮前新寨村,這是華北平原上典型的農業村落,黃文秀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以前,這里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和棉花,1988年引入天鷹椒,因為這種作物病蟲害低、收益高,逐漸成為這里的主要作物。幾年前,黃文秀就做出“重大決定”——將15畝地全部用來種植辣椒。
黃文秀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年成好的時候,辣椒畝產能夠達到800斤,扣除成本,每畝的凈收入能達到三千元,“比種植棉花和小麥都要賺錢!”
因為辣椒市場的存在,出售辣椒變得更加從容。她說:“以前我們集中賣給商販,有了辣椒市場后,收購時間可以直接延長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我們不用著急了,可以邊擇邊賣。”
冀州辣椒市場創建于1997年,市場占地205畝,建設門店585間,現已成為華北最大的天鷹椒交易市場。進駐市場的購銷商來自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還有來自日本、韓國的商戶。辣椒專業市場管委會副主任王亞華說:“尤其是四川、重慶、湖南、江西等地,這些地區雖然吃辣椒多,但是他們吃的辣椒很多都來自河北冀州。”
從事辣椒代銷生意的李廣明算得上是 “銷售大戶”,每年銷售辣椒達到1500噸,一家就占到整個市場的5%。他手里的辣椒主要銷往重慶、湖南一帶,“這個市場背靠106國道,交通方便得很,運到湖南只需要兩天,運到重慶四天也就夠了。”
記者了解到,辣椒市場的繁榮帶動了當地辣椒種植業的發展。2013年,冀州辣椒被批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冀周”牌辣椒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目前,辣椒產區面積達到15萬畝以上,輻射到了衡水市的各個市縣以及邢臺、石家莊、滄州、德州等地,輻射半徑一百多公里,帶動農民九萬多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