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楊德智:“野豬大王”的致富路

   日期:2017-03-0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84    評論:0    
  楊德智是雷山縣方祥鄉雀鳥村的一名農民黨員,初中畢業后就到外省打工學技術,憑著山里人勤勞吃苦、剛毅果敢的精神品質,走出了一條“領頭雁”的致富之路。他在艱苦的條件下,建立起了年產值超100萬的奇新特種豬飼養基地,并帶動全村66戶230人養殖野豬、黑毛豬,給村里人找到了一條致富路子。
 
  謀于心,化于學—“山與城年復又一年”
 
  “記得那年家里喂養了四頭黑毛豬,沒想到卻感染豬肺疫,家里唯一的收入來源被阻斷了,徒勞了一整年。”談起從打工到創業當老板的經歷,楊德智感慨萬分。“走南闖北,學技術謀創業,一路走來的辛酸苦辣無人能知。”
 
  多年的積累讓楊德智對回鄉創業充滿了信心,很快,他在家鄉建起了10畝多的產業基地。“我回鄉建產業基地是先解決飼養原料的問題,另一個重要原因也是資金有限,必須穩扎穩打”楊德智回憶道。產業基地步入正軌后,他又外出跑了好幾個省市,學習野豬的飼養技術以及研究市場發展,在他心里早就盤算著野豬飼養的經濟賬、創業賬。“野豬市場價高,雖然飼養周期以及技術要求稍微長點、高點,但是投入與產出的比率來說,經濟效益還是要比飼養普通豬要高很多。”
 
  勤于勞,溶于干—“多少晝夜挑燈流汗”
 
  2011年開始回鄉創業時,楊德智與妹夫沈佐新兩人一共投入30萬元,在雀鳥村建起了野豬養殖場,從最開始的38頭野豬到現在年出欄野豬600頭、黑毛豬300余頭,圈舍面積1200平方米、其中保溫產仔室150平方米、存料房100平方米,散放基地120余畝。看著日益壯大的產業,楊德智說道:“臉頰上的汗水和多少晝夜的辛苦,才有今天的成效。”
 
  “勤是井泉水,儉是聚寶盆。”雖然有這么大的產業,但他仍吃住在基地簡易平房,白天照料豬仔,晚上接線亮燈砌豬圈和圍欄,卯足了勁,邊總結邊干。
 
  小智慧,帶致富—“抱團合作長遠發展”
 
  勤勞樸實、踏實苦干的創業精神終于轉化成了財富,楊德智成了名副其實的“野豬大王”。富起來的他沒有忘記黨和政府的扶持,開始想著帶領村里人致富。“村里人想要致富,就必須抱團合作,這樣,致富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遠。”楊德智將心思放在了合作經濟上。“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養豬行業投入大,風險也大,許多農戶想干卻不敢干,有的想干,卻缺少資金。為了打消村里人的顧慮,楊德智帶頭成立了新科野豬林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奇新綜合養殖專業合作社,把農戶組織起來,免費給社員發放豬仔、提供技術,并按市場價收購,還經常到農戶家中進行養殖指導,手把手教農戶豬病防治技術。給農戶們吃下了“定心丸”,也大大提高了雀鳥村人的養殖積極性和脫貧致富信心。建社至今,帶動農戶66戶,參與社員230人。2015年,雀鳥村出欄黑毛豬1200余頭,野豬600余頭,實現產值340萬元,戶均增收5800元。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