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浙江:設施農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日期:2017-02-2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36    評論:0    

  春日的暖陽下,浙江大地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來自浙江省農業廳的信息顯示,今年,浙江省種植業生產將堅持穩定糧食生產不動搖和高效、生態發展戰略,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綠色生產為導向,堅持任務不變、力度不減、責任強化,努力補齊種植業發展短板。

  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促進穩糧增效

  目標:以“穩糧擴旱增效”為目標,堅守播種面積、生產能力和總產量“三條紅線”,穩定水稻面積、擴大旱雜糧面積,深入實施糧食擴面增產與綠色增產行動,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900萬畝、糧食總產150億斤,分季節、分作物抓好落實;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50萬畝,全面完成800萬畝建設任務,突出建管并重,完善基礎設施,努力實現“噸糧標準、永久保護”,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抓任務落實穩面積。一是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為抓手,層層分解年度各項糧食生產任務,并抓好落實情況檢查督導。二是做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和旱糧生產調查統計,及時掌握生產情況。三是加強糧食統計監測,分季通報各地糧食生產情況,提高地方對抓好糧食生產的重視程度。

  抓政策扶持促穩定。一是研究完善和組織落實年度國家、省等各項糧食扶持政策、方案,抓好指導服務和監督管理,提高激勵效應,穩定糧食生產。二是組織實施水稻產業提升項目,提高社會化服務能力。三是繼續組織舉辦“浙江好稻米”評選活動,引導稻米生產向優質化、品牌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

  抓基礎建設強支撐。一是深化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扎實開展提標改造,強化其對穩定糧食生產的支撐能力。二是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納入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研究提出制止糧食生產功能區“非糧化”措施意見,強化政策措施落實和監督檢查,進一步加強保護力度。

  抓旱糧生產挖潛力。一是進一步挖掘旱糧發展潛力,力爭新增旱糧面積20萬畝。二是落實并組織實施50個省級優質高產旱糧生產基地建設,開展歷年旱糧基地建設情況檢查,加大高產高效種植技術模式的推廣應用,示范帶動旱糧發展。三是繼續組織推進馬鈴薯主食化(杭州)試點工作。

  推進主導產業綠色發展 促進農民增收

  目標:以打造“生態茶園、放心菜園、精品果園”為主要目標,堅持全產業鏈發展,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強化品牌創建和宣傳推介、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與安全生產管理,加快提升主導產業發展質量,穩步增強市場競爭力,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促進農民增收。

  推進茶業傳承發展。一是籌備做好首屆中國國際茶(春季)博覽會舉辦工作,積極打造茶行業盛會,促進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二是繼續做好《關于促進茶產業傳承發展的指導意見》宣傳貫徹工作,推進綠茶品牌建設,加大“龍井茶”宣傳推廣力度,支持“麗水香茶”“安吉白茶”“溫州早茶”等區域性品牌建設和宣傳。三是建設標準茶園,優化品種結構,培育多元業態,促進茶葉全產業鏈協調發展,全力推進“生態茶園”建設。

  推進蔬菜轉型發展。一是提升完善城郊常年保供蔬菜基地,增強蔬菜應急保障供應能力。二是優化品種結構和種植模式,立足區域資源優勢,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主導產品,提高產品競爭力和效益,促進農民增收。三是創建一批高標準、高水平、智能化、集約化的蔬菜生產基地,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推進標準化生產,強化生產過程風險管控,保障質量安全,全力推進“放心菜園”建設。

  推進果業綠色發展。一是指導衢州等地適度調減柑橘面積,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良繁體系建設,推動果業區域布局、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二是組織舉辦精品果蔬展銷會、“六月楊梅紅”采摘黃金周等活動,開展名優水果評比,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三是抓好標準果園創建、“三低”果園改造,完善果園基礎設施,加快發展適宜休閑采摘的特色水果和智能化設施果園,推進標準化生產,提升質量水平,全力推進“精品果園”建設。

  推進菇業健康發展。一是做優做強香菇、黑木耳等優勢品種,加強食用菌集約化、工廠化生產主體和專業合作組織的培育,實現傳統產區80%老舊菇棚改造和黑木耳養菌棚提升改造。二是提升重點產區菌棒集約化生產中心建設,新建成50個核心菌棒生產中心。三是抓好食用菌菌種安全生產和管理,指導做好5個標準化菌種場創建,保障菌種供應。組織產品展示活動,全力打造“生態健康菇業”。

  推進中藥材優質發展。一是加強產業發展規劃指導,加大科技創新、產品研發和品牌建設支持力度,做大做強鐵皮石斛產業。二是保護提升“浙八味”等傳統道地藥材,培育發展鐵皮石斛、靈芝、三葉青等新興藥材,提升“浙產藥材”品牌影響力。三是提高產地精深加工設施設備和技術水平,推進中藥材生產信息體系建設,強化行業自律,加強安全生產技術推廣應用,保障質量安全。四是加強中藥文化挖掘,支持中藥醫文化旅游養生示范基地和中藥材健康小鎮建設,以及中藥材交易博覽會、鐵皮石斛文化節等活動,宣傳普及中藥健康養生文化知識。

  推進蠶桑穩定發展。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區,拓展功能、提升價值,推進蠶桑轉型升級。擬訂2017年度省級儲備蠶種計劃,加強儲備蠶種生產質量監管,做好省級儲備蠶種生產的招投標、儲備、動用報批及核銷等工作,確保蠶種質量和安全供應。

  推進花卉優化發展。開展花卉種質資源調查和保護,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地方特色的名特優花卉新品種,調整優化品種結構,推進花卉產業轉型發展。健全流通體系、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效益。

  打造清潔土壤培育良田沃土

  目標:以“打造清潔土壤、培育良田沃土”為目標,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深入開展農業“兩區”土壤防治行動、千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等工作,完成1500個土壤污染監測點建設,建立和完善土壤污染監測預警體系;新增實施12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土壤培肥項目,組織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100萬噸,著力提高耕地內在質量,確保耕地地力穩定和質量安全。

  深化“兩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一是深入實施農業“兩區”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1500個監測點基礎建設,重點開展重金屬等土壤環境質量指標監測預警工作,探索建立農田土壤污染監測預警制度。二是加快推進溫嶺等10個縣(市、區)農業“兩區”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點,初步形成一批農田污染治理技術模式和示范樣板。三是有序開展農田污染土壤安全利用,采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措施,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啟動糧食生產禁止區劃定試點。

  強化耕地質量建設和管理。一是繼續實施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抓好2013-2016年110.4萬畝續建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土壤培肥項目實施,新增實施11.5萬畝,完成2012年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評價工作。二是加大標準農田質量管理督查力度,開展補劃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實施情況抽查,確保標準農田占補平衡。三是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配合省國土廳開展全省永久基本農田和示范區劃定和保護,做好成果驗收及上圖入庫、落地到戶工作,落實保護責任。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