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從“苦行僧”到釀蜜大哥

   日期:2017-02-0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45    評論:0    
  蜂箱一打開,數千只胖絨絨的小蜜蜂“嗡嗡”著將主人團團圍住,主人看著箱里釀好的蜜,笑了:“你看,它們一點不害怕,還想找我要吃的呢。”
 
  他叫聶書寧,出生于永安市埔嶺村,今年42歲,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永安市蜂業協會會長。
 
  “溫濕度變化直接影響蜜蜂的個體發育、群體活動、蜂群繁殖等,巢群內溫度高于或低于子脾適宜溫度,蜜蜂就會采取各種解決辦法‘調節’……”在埔嶺養蜂場里,聶書寧侃起了“養蜂經”。
 
  “蜂”助一臂創業路
 
  聶書寧1995年從福建汽車廠技工學校畢業,當過車工、糕點師,種過花,賣過農藥。打工生活持續了7年后,他決心返鄉創業。2002年他在一位愛養蜂的退休領導引導下,愛上養蜂。2003年告別打工歲月,帶著師傅送的11個蜂群,踏上養蜂之旅。
 
  創業,說易行難。養蜂13年來,聶書寧就像唐僧師徒西天取經一樣,經歷了九九八十一大難。
 
  剛開始,缺資金,沒法發展蜂群。這年6月,他在西洋下洋木材加工廠發現一群蜜蜂,就想“收”回來養,結果被這群蜜蜂叮得體無完膚,后來還是師傅帶著蜂框、蜂箱教他“過箱”,才學會把野蜂訓養成家蜂。聶書寧邊籌錢發展,邊學習技術。他參加永安團市委組織的海西創業培訓班,并獲得5萬元無息貸款,還有一對一的創業指導,創業大門徐徐而開:2004年蜂群20箱、2005年30箱……到2009年達到100個高箱,還創建了永安市首家養蜂合作社,并注冊了“嘉露”商標。
 
  “遷徙”途中嘗甘苦
 
  當時,聶書寧養意蜂,每年3月到12月,養蜂人為了追逐花蜜,大約要轉場省內外10多個地方,最遠到湖北。
 
  常年追花逐蜜,2008年至2010年連續3個年頭他都是臘月才回家,過完年又出去放蜂了。最艱苦的是2010年,養蜂沒有賺到錢,過年前7天才回到家,為了要照看蜜蜂,一家人吃完年夜飯,老婆孩子跟他來到福莊蜂場帳篷里住了一夜。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有風雨兼程了。”2010年4月,聶書寧與妻子將6周歲未滿的女兒寄養在西洋親戚家后,又風塵仆仆地趕往漳浦采荔枝蜜去了。時值農忙,親戚一不留心,正在公路上玩耍的女兒被摩托車撞了。聶書寧與妻子連夜租了一輛車趕回家,蜂場只好委托朋友照看。
 
  伺候蜜蜂要格外小心。一次,從永安運蜜蜂到湖北采蜜,原本20多個小時的車程,卻整整花了2天時間。原來,他們都是晚上趕路,白天休息,白天,車子下高速公路,給勤勞的蜜蜂放風。
 
  放蜂也有不少“磨難”。2008年,聶書寧到安溪放蜂采蜜,當地個別“蜜霸”故意刁難,從互不干涉的10多公里外找上門來向他要錢,后來當地村支書給他解了圍:“聶書寧是我親戚,他每年給我2000元房租費,要不你給,我叫他回家。”到了詔安,“蜜霸”向他直接開口要“占地費”;到了龍海,摩托車被偷盜……
 
  磨難重重,家人心疼,都勸他收手。岳父岳母甚至要把一片果園讓給他經營管理。
 
  聶書寧深感茫然。2010年年底,便試著“改行”,到湖北去買了60頭牛,準備販賣。那年鬧雪災,雪堵了路,看好的生意給丟了。不會做生意,2011年他又到西洋管理了一年果園。一番折騰讓他感悟到,養蜂之所以不會賺錢,就是只顧“追花逐蜜”,嚴重與市場脫接,自己都在給別人做嫁衣裳。
 
  行業推進“蜂”浪涌
 
  轉換思路,聶書寧回到養蜂行業,從2013年起改養中蜂,既可以照顧家人,又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營銷上。
 
  他賣的天然蜂蜜、蜂王漿、蜂花粉有了名氣。創業中,他認識了許多創業導師和創業青年朋友,借助這一商務平臺,他把“嘉露”牌蜂產品打入福州市場,合作社也于2013年被省農業廳評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他賣的蜂蜜品種也從枇杷蜜、荔枝蜜、龍眼蜜發展到金桔蜜、野桂花蜜、槐花蓮花蜜等七八種,副產品有油菜花粉、蓮花粉、茶葉花粉等。
 
  如今,他還帶動周邊幾十個農戶發展養蜂行業,培育了洪田、羅坊以及埔嶺、福莊等近10個養蜂基地,通過與外地合作流動放蜂,他已有蜂群500多高箱,年產蜂蜜近10噸,產值超過80萬元。2012年還成立了永安市創業之家,當年就帶動發展7家農產品小微企業。去年5月,在三明率先成立養蜂協會,目前,協會擁有6000多箱蜜蜂,年銷售收入600多萬元,帶動200多名會員增收致富。
 
  聶書寧不忘初心,充分發揮會員優勢,為殘疾人免費養蜂培訓,首批幫扶26名殘疾人認養260群蜜蜂,提供實地調查、布置送蜂、配送工具、養蜂技術后期跟蹤等服務,形成“協會+會員+貧困戶”結對幫扶和“傳授+幫助+兼顧”技術服務的精準扶貧模式,切實幫扶貧困戶實現共同致富。他先后榮獲“福建青年五四獎章”“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稱號。
 
  “養蜂,只是事業的一部分。”聶書寧說,從采蜜到生產花粉、蜂王漿,再到蜂蜜保健品、化妝品,一個立體養殖,資源循環利用,綜合開發的生態經營農場,才是他的夢想。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