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快過年了,我來看看你。這些錢是我的一點心意,希望你永遠健康,以后我會常來看你。”1月21日,在新疆阜康市水磨溝鄉山泉村老黨員郭再貴家,鄧同旺握著郭再貴的手說。
鄧同旺是阜康市天山農場負責人,21日一大早,他準備了10000元現金和10桶清油,先后前往阜康市水磨溝鄉山泉村村民郭再貴家、柳城子西村村民哈都不別克?阿土開依等5戶困難群眾家里,看望他們并送去了慰問品。鄧同旺說,他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完成當年許下的愿望:報答山區農民的知遇之恩。
從街邊販菜到承包農場
2007年,27歲的鄧同旺懷揣670元錢只身從河南來到烏魯木齊,為了生計在北園春市場擺攤賣菜。2008年,鄧同旺借錢從吉木薩爾縣收購土豆,一年下來,賣了近3000噸土豆,凈掙280萬元,鄧同旺掘到了“第一桶金”。
鄧同旺在販賣蔬菜時發現,新疆人比較喜歡胡蘿卜,而新疆本地的胡蘿卜產量滿足不了當地食用,每年2到6月份都要從山東、福建等地運輸。此外,新疆胡蘿卜雖然品質好,但產量低、商品率更低,因此造成種植戶效益不高。為此,鄧同旺在奇臺縣投資修建了3000噸的胡蘿卜和土豆儲藏保鮮庫,帶動了當地胡蘿卜和土豆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也帶動了當地農牧民增收。
“要想把胡蘿卜種植做大做強,必須建立專門的種植基地,走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市場化經營之路。”2015年,有了新想法的鄧同旺收購了阜康市原天山農場11000畝的土地使用權,從此,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種植胡蘿卜的生產基地。
用愛心感恩社會
收購農場后,鄧同旺的腦海里閃過一個念頭,“何不讓周邊農戶來承包農場土地種植胡蘿卜,由農場負責向承包農戶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全套服務,產品全部由公司包銷”。鄧同旺的行為讓朋友和家人感到不解。鄧同旺卻說:“我也是農民的孩子,我現在日子過好了,我這樣做是希望身邊的農民朋友一起參與種植,幫助他們增收,帶動他們一起致富。”
為了讓當地農民放心地參與種植,鄧同旺于1月21日與當地40多戶農民簽訂了種植合同,以免除農民的后顧之憂。
阜康市六運湖農場承包戶鈕軍2016年從鄧同旺那里承包了670畝土地,370畝種植了胡蘿卜,一年收入近70萬元。
嘗到甜頭的鈕軍第一個與鄧同旺簽訂了種植合同。鈕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散戶種植一畝地需投入3000元成本,包括購買種子、水費、機耕、采收等各項費用。由于種植業受天氣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還存在一定的風險。而在農場承包土地,每畝地只需投入1800元,其中個人只需承擔800元,農民只需要承擔地皮費、種子費、田間管理費,其余費用均由農場承擔。收獲后儲存在冷庫統一銷售,避免農產品在收獲季節賤賣,確保承包戶有錢可掙。
看著前來簽訂合同的農民不斷增多,鄧同旺臉上掛滿了笑容。
“以前我在這一帶收購土豆的時候,農民只收我一點定金,就讓我把土豆拉走,讓我賣完后再給錢。是他們的幫助,才使我的人生有了轉機。今天我要用實際行動來回饋和報答他們,帶動更多的農民一起致富。”鄧同旺說,下一步他計劃把胡蘿卜種植面積擴大到3萬畝,打造新疆最大的胡蘿卜連片種植、儲運和銷售基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自2010年起,鄧同旺開始資助當地貧困學生,先后資助學生達10人。他還給當地殘聯和紅十字會捐款,為公益事業獻愛心。
“我是在農民兄弟的幫助下走上致富路的,我現在之所以去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既是報答農民兄弟的恩情,也是希望用這種行為影響和感染被我幫助過的人,讓每一個心懷感恩之心,帶動更多的人為社會奉獻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