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焦慧平種枸杞遠銷海外 年增收千萬元

   日期:2017-01-22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23    評論:0    
  早就聽說焦慧平是玉門市遠近聞名的枸杞種植大戶。1月18日早,記者來到他創辦的玉門市西域紅寶惠農農業有限公司時,焦慧平正忙著將篩選好的枸杞裝箱發貨。焦慧平笑呵呵地說:“馬上就到小年了,趕著往馬來西亞發最后一批貨,發完后,就可輕輕松松過年了。”
 
  今年43歲的焦慧平是玉門市下西號鎮下東號村村民,自2008年開始種植枸杞,不僅自己致了富,還帶動全村鄉親通過種植枸杞過上了富日子。2016年,他種植的2800畝枸杞,產量達到360噸,并以每公斤高于市場6元的價格,賣到了馬來西亞和臺灣地區,收入達到了1800多萬元。
 
  說起種植枸杞,焦慧平并沒有陶醉在如今成功的喜悅中。他說,2007年,他在報紙上看到寧夏農民種植枸杞致富的消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先后到寧夏、青海等地了解枸杞種植的條件、學習枸杞種植技術。經過考察和學習,他覺得玉門的溫度、土壤結構和氣候條件很適合枸杞種植。2008年春,他從寧夏中衛訂購了400畝地的枸杞苗木,開始帶領家人在下東號村大泉灣這片土地上種植枸杞。然而,種植的第一年就遇到了問題,他種植的枸杞產量低、品質也不好。每畝100多公斤的干果,只能賣一兩千元,還不如種玉米和孜然等經濟作物劃算。
 
  焦慧平說,當時家里人都有了挖苗子的想法??砷_弓沒有回頭箭,不服輸是他的性格,認準的事一定要堅持做下去。2009年春節過后,他再次去了中衛,請來了枸杞種植專家解決枸杞種植問題。專家在詳細了解情況后,分析出原因,主要是種植技術不到位,標準化管理跟不上。為此,他邀請專家定期到種植基地培訓自己,現場講解管理技術。在專家的幫助和指導下,他又引進了適應性強、抗病蟲害能力強、產量高的寧杞5號、寧杞7號等大果優質枸杞品種進行種植。為了達到綠色、標準化生產水平,他采用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加強田間管理等措施和新技術,不斷提升枸杞品質,確保種植的枸杞達到綠色有機標準。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焦慧平栽植的枸杞成活率達到了95%,產量也比原來翻了一番。之后,他又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擴大枸杞基地規模,到2015年,他的枸杞種植基地發展到2800畝,種植枸杞的收入也達到604萬元,在枸杞產業發展上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焦慧平也因此成了玉門市遠近聞名的“枸杞種植大戶”,他本人也被玉門市政府表彰為全市產業致富帶頭人。
 
  富了自己,不能忘了鄉親。讓全村的鄉親通過種植枸杞走上富裕路,是焦慧平致富后最大的心愿。為此,他牽頭成立了西域紅寶惠農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營銷模式,為全村枸杞種植戶統一開展技術指導,并提供加工、收購等服務。為延長枸杞產業鏈,他還在下西號鎮領導的幫助下,引進內蒙古客商,在下東號村建成了枸杞精深加工項目,徹底解決了全村枸杞銷售問題。
 
  下東號村3組村民王玉林說:“以前沒有種枸杞時,一到春天,不知道種啥好,更為秋后銷售愁腸?,F在跟上焦慧平種枸杞,有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銷售,賣的價比市場價高,我們只管往腰包里揣錢。”去年,王玉林家種植的25畝枸杞,每畝凈收入達到9000元,總收入達到了22.5萬元。王玉林感慨地說,這是他做夢都沒有想到的。
 
  下東號村黨支部書記倪軍介紹,在焦慧平的帶動和幫扶下,下東號村去年枸杞種植面積擴大到9800畝,占到了全村耕地面積的81%,下東號村也成了名副其實的枸杞專業村。靠種植枸杞,村民們有的在城里買了樓房,有的開上小轎車,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紅火。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