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河南省小麥冬季生長情況,河南省農業廳組織各省轄市、省直管縣農業局、省小麥專家組、省氣象局等有關專家進行了座談會商。今年河南省小麥苗情整體好于上年同期,但病蟲草害呈偏重發生態勢,豫南部分晚播麥田苗情較弱,應加強田間管理。
1
小麥播種面積持續穩定 苗情整體好于上年同期
據了解,今年全省小麥播種面積8200萬畝,優質小麥種植面積達到600萬畝,8個小麥供給側改革試點縣建立示范基地230萬畝,優質小麥加快發展。
今年麥播期間土壤墑情好,整地質量高,麥播面積穩定,苗情整體較好。深耕深松、配方施肥、機械溝播等新技術推廣面積擴大,關鍵技術落實到位,小麥播種質量和科技含量進一步提升。
數據顯示,今年全省一、二類苗合計占到85.6%,較上年增加0.8個百分點。一類苗比上年增加了2.8%,三類苗比上年減少了1.3%,冬前苗情整體好于上年同期。但全省地區間表現不均衡,其中豫北苗情好于全省,好于上年,與常年相當;豫中、豫西、豫西南苗情明顯好于上年,也好于常年;豫南因晚播面積較大,苗情弱于上年同期。
2
麥田問題不容忽視 因苗管理很重要
專家座談會商認為,盡管今年整體苗情好于上年同期,但受麥播期間降水偏多、日照時數偏少、部分麥田晚播等因素影響,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受麥播中后期持續降水影響,信陽、駐馬店、周口、固始、新蔡等地晚播面積較大,冬前生長量不足,導致三類苗占比較大,豫南部分晚播麥田苗情較弱。今年麥播后持續陰雨,土壤偏濕、氣溫偏高,冬前草害重于上年,小麥紋枯病等呈偏重發生態勢,且較常年明顯提前,病蟲草害呈偏重發生態勢。
針對當前小麥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省農業廳組織有關專家會商,提出下一步要加強小麥生產管理工作,做到因苗管理,促弱轉壯。冬前要對麥田普遍進行中耕,以破除板結,滅除雜草,促根蘗健壯發育。對底肥施用不足、播種過晚、土壤板結等原因造成長勢較弱的麥田,要及早追施肥料,促弱轉壯。對群體過大過旺麥田,可采取深中耕或鎮壓的措施,控制旺長。受氣象條件影響,大部分地方土壤偏濕,加之部分麥田播量大、基本苗偏多,苗質弱,利于病害發生,要著重加強病蟲害的防控,及早防范病蟲草害,對已發病地塊,及早噴施殺菌劑,抑制冬季侵染,降低早春麥田發病程度。同時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早研究災害防控應急預案,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做好自然災害防控,最大程度減輕災害影響。
3
小麥春管怎么做提前給您支招
省農技推廣總站副站長毛風悟介紹說,進入越冬期后,隨著氣溫降低,小麥生長緩慢,但到目前為止,冬前天氣對小麥生長比較有利,因此,對于豫南晚播麥田,在二月中旬,小麥進入返青期以后,應分情況進行田間管理,尤其對于長勢明顯較弱的麥田,則應加強肥水管理。利用小型機械進行追肥,中耕與追肥一同進行,效果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毛風悟提醒說,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冬前降水量大,土壤墑情比較適宜,因此返青水的澆灌,應根據墑情而定,過早過量的返青水甚至會對小麥生長帶來危害。
同時,由于冬前雨水較多,麥田化除面積較小,毛風悟提醒說,開春后,隨著溫度的回升,田間雜草開始生長,應注意及時進行化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