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重慶種植業供給側結構調整 應首保蔬菜供給

   日期:2017-01-1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40    評論:0    

  15日下午,重慶市政協四屆五次會議委員建言“農業現代化”專題記者會舉行。8位來自市農業委、市社科院、市農科院等單位和行業的委員嘉賓,從各自專業角度,就如何提升我市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等方面展開交流。市政協農業委副主任、市農委副主任王健表示,重慶種植業的供給側結構調整應首保蔬菜供給,次保口糧,強攻玉米,輪作稻油,提質經果,開發雜糧。

  王健表示,近年,重慶圍繞“371+X”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優化產業結構,重點建設七大特色產業鏈,加快農旅結合,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當下,全國供給側改革之勢正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并深入各行各業。重慶農業供給側應該怎么改?王健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在我市種植業供給側結構調整方面,王健認為,確保本土蔬菜的供應自給率十分必要,建議首保蔬菜供給,建立穩固的蔬菜保供體系。要做大潼南、銅梁、璧山鮮食蔬菜生產帶;要做實武隆、彭水、黔江高山蔬菜主產區;要做強涪陵榨菜、石柱辣椒、江津花椒加工蔬菜優勢區;要做特綦江蘿卜、巫溪土豆、魔芋、墊江南瓜、榮昌生姜、大渡口香蔥等特色蔬菜樣板區;要做靚屋頂蔬菜、陽臺盆藝蔬菜、水培蔬菜、大棚及食用菌菇蔬菜展示區。實現主城保供給,區縣保平衡,集鎮保自給。

  次保口糧。要主攻水稻高產創建,著力提高水稻單產,適度推廣雙季稻;鞏固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確保1000萬畝高標準農田,使之藏糧于地,增強旱澇保收能力,提高耕種收農業機械化率;鼓勵代耕代種代收、大田托管、統防統治、烘干儲藏等市場化和專業化服務。

  強攻玉米。我市玉米常年播面700萬畝,年產籽食玉米259萬噸,但大部分被用于畜禽飼料。建議擴大菜用玉米、飼用玉米、飼用高粱、飼用牧草及酒用高粱等種植面積與產量。糧改飼是調整種植業結構、降減當前國產玉米壓庫的切入點,又是發展牛羊等草牧業,降成本、補短扳的著力點。

  輪作稻油。重慶人偏食菜籽油,推廣稻油輪作是彌補菜籽油不足的最有效途徑。建議擴大油菜播面,提高菜籽單產及出油率。在灌溉用水能保障的地區,可首種油菜,次種水稻,三種洋芋,四還水田。推廣雙低油菜、脫毒洋芋;實施稻油、稻芋、稻草輪作。要擴大稻魚、稻蝦、稻蟹、稻鰍、稻鴨工程,提高田土利用率、復種指數及經濟效益。在適宜地區,發展木本油料作物,既可補充食油供給,又能幫助山區農民脫貧增收。

  提質經果。全市現有柑桔297萬畝,茶園67萬畝,中藥材153萬畝,花卉47萬畝,其它水果300萬畝。建議柑桔要早中晚熟配套,重點發展晚熟,同時提高梁平蜜柚、豐都紅柚、墊江油柚、長壽沙田柚品質。茶葉要紅綠沱茶組合,著重培育早熟名優綠茶。水果要桃、李、枇杷、葡萄、獼猴桃合理搭配,主攻貯藏、保鮮及精深加工。當前還可適當擴大巫山脆李、萬州香橙的面積。果園要求美、求精、求特,不求大,重在農旅結合,一二三產業融合。

  開發雜糧。重慶山水光熱富集,名特農產品品質地道。要因地制宜發展豌豆、胡豆、綠豆、紅豆,黑豆、黑花生、糯玉米、紫紅薯等土特雜糧。上述小雜糧雖然產量不大,但市場好,效益高,可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助推脫貧攻堅。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