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菌劑市場前景可期
殺菌劑按著保護、治療、保護+治療、植物健康的道路發展。與殺蟲劑、除草劑等類別,殺菌劑復合增長率將長期被看好,過億美元的24種殺菌劑,占據市場份額61.83%。殺菌劑成為企業利潤的的主要來源,2016年也不斷涌現千萬級大單品,如:頂妙、德勁、明潤豐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成為主要類別,其次是三唑類,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類(SDHI)增長速度很快,潛力巨大,這類產品主要是以復配為主,防治灰霉病、白粉病和葉斑病等。SDHI類產品中,吡噻菌胺,專利已到期;氟吡菌酰胺,2023年到期,未來有望成為線蟲防治戰略中的支柱產品;氟唑菌酰胺,2026年到期,一個敢與“最好”叫板的殺菌劑。
殺菌劑市場如何布局?
不要把當前流行的當成未來的趨勢,首先要明白布局點。
布局點一 北方果樹市場,從蘋果、梨樹、桃“怪病”切入,重點布局防治像梨樹急性炭疽等熱點病害及小蟲(如桃樹蚜蟲)的防治藥劑。
布局點二 南方果樹市場,重點布局抗凍產品、補鈣著色方案、殺螨類藥劑等。
布局點三 大田作物,重點布局拌種劑和小麥赤霉病。
布局點四 馬鈴薯、大豆市場,重點布局安全性除草劑以及馬鈴薯晚疫病和粉痂病(噻氟酰胺)的防治產品。
布局點五 其他類型,重點瞄準解決細菌性病害、土壤酸化和根結線蟲(如噻唑膦)問題。
景輝老師提醒大家,開始布局產品時,還要注意控制好原藥、性價比、專利、劑型、方法、戰略六個環節。明確原藥登記情況及工藝環保效果;考慮性價比,考慮競爭成本;關注專利產品;劑型,不要盲目追求高含量;國內農化企業,建議盡量復配,避開與原藥廠家競爭;要做好作物和品牌定位。
主流產品布局,如何找準切入點?
嘧菌酯,替代競爭沖擊激烈,價格下行,銷量下行,關注嘧菌酯顆粒劑撒施和拌種市場。
肟菌酯,對魚、水生生物高毒,應加大混配開發(加大與咪鮮胺水乳的混配)。
啶氧菌酯,建議不要布局,因為藥效不好,成本還高。
氟嘧菌酯,內吸性殺菌劑,具備預防和治療作用,噴施葉片上后可向頂傳導氟嘧菌酯在中國、歐洲和世界的專利將于2017年1月14日到期,可以觀望其效果后,再做決定。
吡唑嘧菌酯,國內集中在柑橘、香蕉、蘋果等經濟作物,國外市場份額相對較大在小麥、大豆、玉米等大田作物上,建議往大田作物上走,劑型做顆粒劑。
氟吡菌胺,2019年2月專利到期,關注此類防治低等真菌類別的產品。
丙硫菌唑,在中國、歐洲和美國的專利于2015年11月到期,建議不要布局太多,要登記就在大田上復配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