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三十團雙豐大道彩虹門與庫(爾勒)庫(車)石油沙漠伴行公路交匯處,有一個“百禽園”。這里林下雞鴨成群,鴕鳥、孔雀、珍珠雞、七彩山雞等特色禽類飛滿圈,雞鳴鳥叫,十分熱鬧。這個“百禽園”便是該團園林五連職工宋榮和精心打造的。
今年38歲的宋榮和在三十團可謂是人盡皆知,因為他是該團第一個養殖七彩山雞的人。我們采訪當天飄著小雪,天氣異常寒冷。接受采訪時,宋榮和剛從雞棚抓完雞回來,褲管上沾滿混雜著雞糞、米糠的泥漿。已過中午一時,宋榮和還沒吃飯,便在禽舍前跟我們聊起來。“我現在每天7點不到就起床,開始調配飼料、喂雞,忙完這些簡單地吃個飯,稍微休息一會兒,就回來再進雞棚忙活,忙完雞棚的活,我還要到果園修樹,有客人來買雞,我還要殺雞,每天都感覺時間不夠用。” 宋榮和說,吃完晚飯,他還是沒閑著,開始上網發布廣告、聯系客戶,跟同行交流取經。“做我們這行的,活根本干不完。”
宋榮和接著說:“養雞最怕的就是疫情。為了避免病毒感染,我堅持每周都要對雞舍進行清掃、消毒。”采訪過程中,雞棚里的雞一刻不停地叫喚著。宋榮和笑著說:“一天24小時都這么叫,剛開始時我整個晚上都睡不著,現在習慣了,估計聽不到雞鳴聲倒是要睡不著了。”
說起養殖七彩山雞,宋榮和打開了話匣,2008年他和妻子栗朝葉在園林五連承包了35畝幼齡果樹,由于樹小沒掛果,為了既管好果園,又能增加收入,宋榮和夫婦倆就試著搞特色養殖。于是七彩山雞、三黃雞、麻雁、大白鵝分別在宋榮和家的圈舍安家落戶了。4年下來,夫妻倆有了一定的養殖經驗和銷售市場。2015年宋榮和養殖數量達到5000只,當年收益26萬元。為了擴大養殖規模,并且帶動更多的職工發展特色養殖,實現產供銷一條龍,當年他還購買了全自動孵化箱,孵化的七彩山雞苗每只可以賣到10元。
然而,就在七彩山雞養殖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時候,宋榮和又有了新的想法,他開始減少七彩山雞養殖數量,嘗試養殖鴕鳥、孔雀等特色禽類。
起自己的打算, 宋榮和說:“經過這幾年飼養七彩山雞,我的養殖技術也成熟了,還帶動了七八戶職工養殖七彩山雞。我就想再探索一下養殖別的附加值更高的特禽,提高利潤,能帶動身邊的職工有更高的收入。”
近兩年,三十團為增加園林單位職工的收入,鼓勵職工在園內大力發展特色養殖,以園養禽、以禽促園、園禽共生,形成良性循環態勢。為了讓職工看到特色養殖的美好前景,團連工會多次組織職工到特色養殖場進行觀摩學習,舉辦培訓班,為養殖戶提供優惠條件,給予辦理無息貸款。
2016年,宋榮和在三十團與庫庫石油伴行公路交匯處,投資了30余萬元,用于購買香梨園、新建圈舍和孵化室,在養殖七彩山雞、蘆花雞等常規品種的同時,宋榮和還購買了14只鴕鳥、60只孔雀嘗試飼養,并在香梨園里栽種了蘋果、杏、紅棗等樹種 。宋榮和告訴筆者,他要打造一個集觀光旅游、采摘為一體的農家樂,名字就叫“綠孔雀生態農場”。
“我打算把這兒建成個‘百果園 ’采摘樂園,游客看中哪個就摘哪個,目前養殖的鴕鳥、孔雀,就是為了吸引游客,今后再建個亭子,能給客人提供休閑娛樂的地方。”
說起今后的發展,一幅“百禽圖”漸漸在宋榮和的勾畫中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