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回家鄉種植花卉結下花卉緣 開啟致富路

   日期:2016-12-3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39    評論:0    
  初冬時節,社旗縣朱集鎮薛崗村迎來了今年入冬的第一場雪,雖然外面飄著雪花,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然而在王慶銳的溫室大棚里,卻是一派春意蕩漾的場景,她和合作社的社員正在為下午1000多盆花卉訂單忙碌著。
 
  當年,王慶銳和許許多多的打工妹一樣,懷揣夢想,隨著打工浪潮在外釋放過青春,付出過辛勞,后來在深圳一家花卉基地給人打工,算是穩定了下來,這一干就是四五年。在花卉基地務工時,她經常在思考:“像我們這樣的打工族,一沒好技術,二沒高學歷,想掙錢實在是太難,要想富,就要找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于是,通過幾年不斷細心學習和刻苦鉆研,掌握了一定的花卉種植和培育技術,再通過市場調查后,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回家鄉種植花卉。
 
  說干就干,年輕人有的是活躍的思想和使不完的干勁闖勁。2009年初,經多方考察、四處籌資,她和丈夫投資6萬元,建起了1座花卉種植大棚。剛開始只培養了一個花卉品種“一品紅”,由于她有著過硬的技術,花卉培養很順利,培養的品種很成功。到2009年6月,培養的5000多盆“一品紅”供不應求,從培育到打開市場,僅僅用了半年時光。半年的時間,算算利潤,兩口子簡直不敢相信,居然有4萬多元。這比種莊稼和在外打工強多了。思則遠,勤則成。在家鄉發展花卉種植產業是有廣闊市場和發展前景的。看著眼前的花卉大棚和可觀的利潤,王慶銳夫妻二人暗下決定,擴大規模,進一步打開外地市場,實現更大的夢想。于是,兩口子又在2009年的7月份,再次投資15萬元,建塑料大棚2座,占地面積950平方米,加上原來建的,足有1500多平方米。這樣,大棚的空間有了,發展的空間也大了,從剛開始的一個“一品紅”品種,發展到現在的“長壽花、綠蘿、吊竹梅、口紅吊蘭、百合”等七個品種,市場拓展到南陽、駐馬店等大型花卉市場,訂單如雪片般飛來,這可忙壞了夫妻二人。
 
  王慶銳的花卉致富之路越走越寬,為此,專門成立了“世翰花卉”培育基地。由于培育技術過硬和市場的認可,引來許多鄉鄰上門求教,有本村的群眾,也有外地的客商和農民,對他們的來訪求教,她都無償地耐心地把種植技術傳授給他們,甚至主動上門指導他們如何育種栽培。
 
  現在的王慶銳不但建立了自己的合作社、溫室大棚,還掌握種苗培育技術,建立了自己的種苗培養室,每年僅種苗一項就節省費用2萬多元。為了產生更大的效益,在大棚附近,她還種植了紅葉石楠1000余棵、百日紅1000余棵、桂花樹2500余棵。
 
  “再苦再累我們也能受,當年在外地打工時的心酸和無助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我們,今天的勞累,是對我們成功的檢驗,再說,俺現在還是鎮人大代表,只要能帶動家鄉父老鄉親們發展花卉經濟致富,我們苦點累點也沒啥。”王慶銳夫妻倆樸實地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