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yǎng)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寧夏海原:紅蔥出“山門” “觸網”走四方

   日期:2016-12-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19    評論:0    

  貧困戶楊生元打開網絡銷路,如今他有了一個大目標——

  “蔥白長度:20-25厘米;干凈度:毛蔥;粗細:3厘米左右;儲存方式:鮮貨;價格:每斤2.8元……”12月18日,楊生元仔細核對輸入的信息后,在手機上按下“確認”鍵,“一畝田”客戶端的交易頁上,立刻出現(xiàn)一條紅蔥出售信息。楊生元隨后又上傳了幾張成捆的紅蔥圖片,“信息越詳細,關注的人就多,賣得就越快。”

  楊生元一家是海原縣海城鎮(zhèn)山門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他家徹底脫貧了,還蓋了三間新房。“能脫貧,全靠了紅蔥。”

  從不知道網絡為何物,到如今用手機把紅蔥賣到周邊省區(qū),短短兩年時間,這個41歲、只有初中文化的西海固農民,通過互聯(lián)網,完成了一次自我“轉型升級”。

  意外“觸網”

  楊生元的妻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孩子們還都在上學,缺少勞力加上看病費用、教育支出,讓他家一直在貧困的泥潭中打轉轉。

  楊生元家種著10多畝紅蔥。“這幾年一直在種,可收入一直上不去。”地處南華山腳下的山門村有種植紅蔥的傳統(tǒng),這里的蔥品質上乘,但由于市場信息不暢,這一特產很長時間并未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法寶”。

  貧困壓得楊生元喘不過氣,卻也把他的“牛”勁壓了出來。他不甘心被動成為幫扶對象,開始四處尋找機會。

  2014年11月,一次偶然的機會,楊生元在吳忠市聽了一堂電商培訓課。“感覺眼前打開了一個新世界。”他在手機上下載了“一畝田”APP,并發(fā)布了一條紅蔥銷售信息。沒過多久,這條信息引來了客商——他的蔥從網上賣出去了,這讓他感到又新鮮又驚奇。2015年,他不僅通過網上賣掉了自家蔥,還幫其他村民賣了一些。

  到了2016年,楊生元的電商路已越走越順溜,春天,他在網上賣掉了100多噸紅蔥,到了秋天,又賣了六七十噸。

  10月17日1.7元,10月29日2.4元,11月1日3.3元,11月9日2.8元……楊生元的手機上記錄著交易時的蔥價,“網上的價格能比本地市場價平均每斤高出五毛左右,到現(xiàn)在一共賣了近70萬元。”

  同村楊風成家的蔥賣不上好價錢,找上門來,楊生元立刻把信息上傳到網上,不久,10噸蔥銷售一空。漸漸地,找他幫忙的人越來越多,楊生元就手把手地傳授經驗,幫著安裝好平臺,教大家如何推銷自己的農產品。

  “不過可惜,基本所有的人都沒堅持下來,往往第一次上傳信息看到沒啥反應,就放棄了。現(xiàn)在在‘一畝田’上,整個海原就我一個活躍用戶。”

  跨出“山門”

  如今,楊生元的電商生意已經上了軌道,他把蔥賣到了鄂爾多斯、酒泉、綏德等地,有了五六個很穩(wěn)定的大客戶,“這些大客戶都是以后我發(fā)展的基礎。”

  楊生元有了一個大目標,“我想建冷庫,搞訂單種植,不但賣山門村的蔥,還要賣海城鎮(zhèn)的,賣整個海原的,還有其他農產品。”

  村支書李進祥說,村里已經把建設冷庫作為村上的項目申報上去。“村上對冷庫項目有信心,過去一直瞅不準牽頭的人,沒敢報。現(xiàn)在有了楊生元,就有信心。”

  想把電商事業(yè)做大,楊生元知道要做的事還有很多。今年曾經有天津、廣東的大超市看到他發(fā)布的信息后向他詢問,“人家給的價不錯,但問起我產品的營養(yǎng)成分、農殘指標,我就傻了,種地的人哪懂這些啊。”為這事,楊生元還專門向自己的客戶寧夏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咨詢,“起碼得搞清楚要去哪里檢測。”

  今年,海城鎮(zhèn)大力培養(yǎng)紅蔥產業(yè),支持引導山門村貧困戶擴大紅蔥種植規(guī)模,全村的種植面積增至5600畝,有223戶貧困戶除了留下倒茬的地,全種上了紅蔥。

  “我們村已經向縣工商局申請注冊‘山門紅蔥’商標。好東西得有叫得響的好名字。”楊生元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