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桐廬縣2017年新機具適應性試驗思路基本形成,將集一次性完成施肥、旋耕、開溝、播種作業于一體的自走式耕作機械;針對該縣中低山丘陵山地小型糧食收獲機械;提高拖拉機耕地質量的旋耕平衡裝置列入試驗計劃,旨在更好地解決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環節“脫節”的問題。
隨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與優農惠農政策的不斷深化,先進的農業機械層出不窮,農業生產已經步入一個嶄新的機械化時代。目前,桐廬縣糧油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但從農機具不斷更新與提升過程中發現,機具對當地農業生產環境與作業習慣的適應能力舉足輕重,直接影響著農業生產的效率、效益和作業成本。
近年來,桐廬縣農機管理總站本著對農業生產負責;對降低機械化作業效率負責;對農民購置農機具的技術和效益負責,每年都會針對性地對一些新機具和新技術進行適應能力試驗。通過對機具的作業速度、作業質量、作業環境、作業效率等各項內容的試驗,統計各項試驗數據,觀察機具在環境條件下的性能與狀態,分析機具的作業效率與效益,確定其在當地的適應性與適用性,為新型機械的引進與推廣工作奠定基礎。
2016年,該縣引進了試驗的農田筑埂機、撒肥機和遙控履帶自走式旋耕機,并逐一進行試驗,收到了明顯成效。通過試驗方案設計、實踐操作試驗、數據記錄與分析及發表試驗論文,便新機具適用性試驗真正做到了細化方案、細致試驗、細心分析、準確定位,為農戶選購新型農機具提供方向性依據,為農民操作新型機械提供可操作性數據。
新年即將來臨,桐廬縣農機管理總站負責人表示,要一如既往做好新機具和新技術的引進與適用性試驗工作,在做好糧油生產全程機械化生產中環節“脫節”機械引進試驗的同時,還要做好該縣如水果、茶葉、林業等特色產業的機械化引進、試驗、推廣和示范工作,大力推進農機“機器換人”步伐,積極推動縣農機化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