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重慶豐都縣:販牛·養牛·做“牛”

   日期:2016-12-2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74    評論:0    

  在豐都縣虎威鎮回龍村提起陳德林,很多村民都覺得他非常親切。在許多人眼中,他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人。他從牛販子轉行當起養牛大戶,從養牛大戶被選為村主任,再從村主任走家串戶當牛醫。他用“牛”的精神,為村民找出增收的路子,帶領村民共同富裕。

  牛販子轉行當起牛倌

  51歲的陳德林,出生在虎威鎮回龍村,父親是當地的牛販子,受父親影響,15歲那年陳德林便當起了牛販子。

  那個年代的牛販子就是在鄉鎮買賣耕牛,丘陵地帶的農村,農業生產離不開耕牛,很自然也離不開牛販子。

  “第一次跟父親出去的時候就覺得他們的交易很特別,一般的人看不懂。牛販子與牛販子面對面,每個人伸出一只右手,都相互交叉伸進對方的衣袖里,用手拇指對數,就知道價格了。”陳德林回憶說。

  通過幾年的學習,陳德林在做販牛生意過程中對牛的品種、生活習性、疾病防治、市場行情、銷售渠道、利潤空間等信息了如指掌。

  2009年,陳德林決定改販牛為養牛,他的決定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

  “我們村一直以來都有養牛的傳統,但本地的牛品種都很老舊,而且牛長得慢、易得病,我就從其他縣引進了7頭紅安格斯牛。第二年,第一頭牛犢賣了4200元,把鄉親們震驚了,因為老品種黃牛一頭牛犢最多賣1000多元。

  回龍村山高林密,空氣好,適合養牛,出欄的肉牛品質好,加上陳德林對市場行情、銷售渠道、利潤空間等信息比較清楚,到2013年,陳德林的養殖場養殖規模達到了45頭。

  牛倌被選為村主任

  陳德林為人正直、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深得回龍村村民的敬重,不管是誰家有困難都喜歡找他,只要他能辦到的,從不推辭。

  2014年,陳德林當選為回龍村村主任。“自己好好的養殖場不干,愿意當村主任?”生意場上許多的老朋友都疑惑。其實,當村主任,他家人也不贊成,認為當了村干部工資低、事情多。可陳德林的心里總在想,一人富不是富,全村富才是富。面對全村群眾的期望,陳德林堅定了信心。為此,他說服了家人,毅然舍去自己眼前的利益,下決心當好這個“窮干部”。

  回龍村雖然有養牛的傳統,但數量少、品種劣。

  “我心里清楚要想讓村民們養牛致富,更換品種是關鍵,我就挨家挨戶做工作,但很多人覺得自己養了一輩子牛為什么要換品種?為了改變村民的觀念,我就自己租了一輛面包車帶著他們到肉牛養殖好的地方參觀學習。”陳德林介紹,上世紀80年代初,一頭老品種黃牛只能賣300元左右,90年代,可以賣3000元左右,現在像紅安格斯、西門塔爾這樣的良種牛,一頭能賣到1萬多元。

  通過品種改良,村民的收益增加了,養牛的人也越來越多。

  “以前我們家只養了一頭耕牛,因為沒有其他經濟收入,家里收入低,陳主任幫我們買了3頭小牛,通過一年的飼養收入了2萬多元。”村民江胡蘭說。

  村主任走家串戶當牛醫

  連日來的雨,讓原本難行的山路行走起來更加困難,陳德林在鎮上開完會就急忙往回趕,因為近期天氣的變化,村民李全斌家的牛感冒了。

  “平時我們陳主任都會到村民家了解情況,給我們傳授養殖技術,誰家的牛‘鬧點小脾氣’,陳主任也能幫我們解決,而且都是免費的,有了他,我們養牛輕松多了。”李全斌告訴記者。

  誰家養了幾頭牛、多大了、什么時候出欄等,陳德林都知道。

  “自從前年被選舉當了村委會主任,他自家的牛也沒有大規模養了,村里的苦活累活搶著干,都把自己當成鄉親們的‘牛’了!”村民廖江英說。

  現在的回龍村在家的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養牛,看到村民們日子一天一天過好了,陳德林又開始琢磨新的發展思路。

  “現在村民們是一家一戶,散養散賣,雖然經濟效益不錯,但從長遠看,我覺得抱團發展更有利,所以我們今年準備成立專業合作社,讓村民們獲得更多的利益。”陳德林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