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任鳳軍是西屬巴街道畔溝村村民,一家6口人,母親患有殘疾,因病致貧,在政府的引導和幫助下,任鳳軍轉變思路,開始養殖種豬,歷經重重困難,夫妻倆終于通過勤勞的雙手,成了全村脫貧致富的楷模。
在畔溝村半山腰簡陋的的院子里,任鳳軍養殖了近10頭豬,而任鳳軍一家也居住在這里。每天早上起來,給豬喂水、清理豬圈、觀察豬群是否有病變……這一系列的工作任鳳軍夫婦已經重復了近半年時間,看著圈里的母豬下仔、小豬長大,他們一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任鳳軍說:“今年生豬的市場行情還可以,豬價一直保持在每斤13元,這樣算來日子只會過得越來越好。”
從貧困到即將脫貧,并不只有一步之遙。任鳳軍說,“勤勞”才是他脫貧致富的法寶,幾年前,任鳳軍一直在村里養豬,由于沒有技術,一夜之間賠的血本無歸。因家中孩子尚年幼,他不得不比別人更努力,為了增加收入,他不得不白天外出務工,晚上回家還要打著手電筒耕地。
“作為貧困戶,政府給我們有相應的政策扶持,但是,我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來給予我幫助,要想脫貧,還得靠自己的雙手,找一條適合自己實際發展的道路。”任鳳軍說。
今年任鳳軍與妻子商議,決定養殖生豬。在政府的幫助下,免費給于他5頭種豬。為了節約成本,夫妻倆把豬圈選到自己家的院子里。
起初,生豬市場并不是很景氣,辛辛苦苦建起的圈舍,沒能夠給他們帶來效益,還讓整個家庭變得更加拮據。“這幾頭豬每天都要吃東西,自己喂的糧食遠遠不夠,還得花錢買糧食,那時候每頭豬喂出欄還不夠成本。”任鳳軍說。
今年,生豬市場逐漸好轉,年后,任鳳軍將迎來了他的第一個豐收年,他也逐漸意識到,在村里也能過上好日子。“明年,我將繼續在村里承包一些土地來種植蔬菜、甜瓜等增加收入,照這樣下去,我們家明年就可以脫貧過上好日子啦!”談到未來的美好生活,任鳳軍心里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