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6歲的朱啟超已經是老模溝村小有名氣的能人了。2014年7月,朱啟超創辦了森益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經過兩年的發展吸引了73戶社員入社,年種植香菇150多萬棒(袋),年產量18萬多公斤,產值1500多萬元,安置返鄉農民工290多人,并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一體的經營模式。
老模溝村位于河南省方城縣四里店鄉的一個山坳里,朱啟超的家也在這兒。2011年,朱啟超懷揣著一張大專畢業證,流浪在深圳、東莞的街頭。因學歷低,沒有人肯用他,灰心喪氣的他又回到了山窩窩里。“靠山吃山,不妨種植食用菌!”同學的一句話點燃了朱啟超的希望。四里店鄉地處澧河源頭,山清水秀,資源充足,柞林占土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三。于是,朱啟超趕緊跑到湖北等地考察香菇市場,又買來食用菌栽培的書籍研究學習。
2012年秋,朱啟超籌措1萬元資金,種植了5000袋香菇。發菌的時候,菌袋有三分之二都變成了綠色,他心疼得不行:“如果都壞了,那就把錢都賠進去了!”他找來食用菌技術書籍認真研究,終于找到了原因,及時進行了補救。憑著這股子好學、鉆研的精神,他的食用菌種植技術逐步成熟。后來他改袋料種植為棒木種植,加上四里店鄉獨特的地理氣候特征,所產花菇居多,菌傘肥厚,色好味香,他的收益日益增長,成了附近有名的香菇種植大戶。
朱啟超深知技術的重要性,他大膽進行科技創新,在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病蟲害防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等多個方面進行攻關,先后試驗50余項,引進新品種3個,提高了當地香菇產業的科技含量,增強了發展后勁。
朱啟超深知農民的艱辛,清楚他們迫切希望走出當前單純依靠種糧來增收的困境。為引導大家種植香菇共同富裕,朱啟超一家一戶走訪、勸說,在資金、場地等多方面提供便利。村民胡良承包有柞木林,房前有場地,具有得天獨厚的種植香菇條件,可就是害怕種瞎了,賠錢。朱啟超對他許下承諾:“你就放心種,如果賠了,錢算我的。”當年,胡良種植香菇1萬棒,第二年便實現了盈利。
為帶動更多的農戶返鄉創業,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朱啟超率先組織農民成立了森益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了發揮合作社應有的帶動、促動作用,朱啟超積極做好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采取了統一生產資料、采供優質菌種、科技培訓技術指導、生產標準、產后銷售的措施,引導種植戶聯戶營銷、大戶帶銷,鼓勵社員引進客戶擴大營銷市場,如今他們的香菇銷售市場擴及方城、南召、魯山3縣4個鄉鎮34個行政村。
如今,隨著香菇產業的蓬勃發展和返鄉農民工的增多,現有合作社經營模式已不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現在朱啟超又決定著手實施早就有了的想法:注冊“森益”牌商標,創立自主品牌,搞產品深加工,發展電子商務,帶領大山深處更多的父老鄉親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