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艷的冬季總是缺了點顏色,不過臨安市首批草莓已新鮮上線一星期,給這個冬日添了彩。這個時候忙碌的不僅僅只是草莓種植戶,吃客們早早在自己的購物單里給草莓留出了一席之地。
連日來,臨安市草莓種植戶總在自家的草莓大棚里轉悠,挑揀著摘些已經鮮紅成熟的草莓,“搶鮮”上市,想要賣個好價錢。目前,全市1700畝草莓迎來少量上市,主要以紅顏、章姬等常規品種為主,田頭批發價在每斤30元左右。
靈溪草莓模樣俊 稻田輪作品質好
板橋鎮靈溪村靈溪草莓合作社的大棚里,長滿了鮮紅的草莓果子,除了令人垂涎欲滴的果實,只見嫩綠的草莓葉也郁郁蔥蔥,白色的草莓花嬌小明艷。合作社負責人袁林木對今年的草莓品質很滿意。
“今年的草莓長得最好,看著就想咬一口。”袁林木特意補充了一句,往年這塊地都是草莓的專屬地,但今年5月份插播了水稻,“都說輪作對作物有利,沒想到品質大大提升了,超出了預期效果。”
輪作的稻田病蟲害少,草莓自然長得利索干凈。袁林木帶著記者走到了另外幾個大棚,這一比較差距就明顯了。今年,靈溪合作社的草莓個頭大、模樣好,汁多味甜。不少路經靈溪村的車輛都會靠邊停,在路旁買些新鮮草莓帶給家人嘗嘗鮮。“病蟲害少,輪作的草莓地長勢也好。”明年打算繼續輪作,已經在省農科院預定了100株苗。
合作社總共50畝草莓地,今年輪作了20畝。稻子畝產800余斤,也是一筆收成,提高了田地經濟效益。這幾日,袁林木家的草莓按照批發價每斤30元算,每天的收入在600元左右。袁林木跟7位合作社成員嘗到了甜頭,輪作模式將是靈溪草莓今后的品質保障,也是全市草莓基地值得一試的種植方式。
闊灘草莓量減產 休閑觀光促增收
走進於潛鎮闊灘村草莓基地,一個個紅彤彤、水靈靈的草莓著實迷人。第一批草莓成熟后,就引來了一批體驗采摘的常客。自駕游的客人帶著小孩開心體驗摘草莓,同時還能深入學習種植知識。
老板張小其樂得合不攏嘴,火龍果剛采摘完,草莓又招來了不少客人。這么高的人氣值讓一家人都喜出望外:“今年闊灘草莓產量下降,但采摘游的銷售方式,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6畝草莓地產值預計有10萬元左右。”
於潛鎮闊灘村,也被叫成“草莓村”,但由于地勢稍偏遠,草莓銷售一直是種植戶的老大難問題。開網店是個方法,但草莓不便“長途跋涉”。張小其動起了心思,“火龍果采摘效益這么好,今年的草莓也靠采摘游來銷售,先試試看。”就這樣,張小其闊灘村的草莓基地,一改往年百畝種植的風格,今年只種了6畝地,打算通過觀光游走單銷量。
讓張小其沒有想到的是,剛打出廣告的第一天,以往買火龍果的客戶就來追單子摘草莓了。“大多是喜歡吃我們家火龍果的老客戶,上海、杭州的客人更是對我們的水果青睞有加。”
每斤30元的草莓絲毫沒有減退游客對草莓采摘體驗的熱情,這讓張小其對今年草莓的銷售很有信心,“去青山殿村農家樂游玩的客人,只要知道這里可以摘草莓,闊灘村必定是他們行程中的一部分。”
專家技術送上門 草莓“小年”也豐收
今年下半年以來,陰雨天氣是家常便飯,草莓可稱得上是“小年”。據了解,現階段草莓每周的產量不足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二,市場銷售價在每公斤70-80元,可以用“金貴”兩字形容。
產量低,價格自然不便宜。誰的種植基地高產誰就是草莓市場的贏家。板橋鎮板橋村孟成玉的10余畝草莓園里一派豐收景象,“我這里種得不多,但長勢好、量大,這都離不開專家送上門的技術服務。”
除了每星期一次的現場指導,培訓更是家常便飯。孟成玉為了自家的草莓基地,可不是去培訓會走形式的,他認真學、仔細記,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專家招招如神,疑難雜癥都能治,草莓長勢才會好。”孟成玉說,這么多年學下來,放養土蜂和二氧化碳加富技術在草莓大棚里最適用。
今年的陰雨天氣影響了草莓的甜度,但二氧化碳加富生產調控技術卻幫了孟成玉一個大忙,他在棚內30平方米掛置一袋二氧化碳發生器。“棚中二氧化碳濃度達360ppm以上,加強了草莓的光合作用,這樣一來果實甜度就比一般的要高。”市農技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草莓是水果中經濟效益較高的一種,近年來,在它身上得到經濟效益的農民也越來越多。優質豐產是所有草莓種植戶的心愿,但怎樣才能種出質優量大的草莓?孟成玉的經驗是:“按標準化技術規程操作,再加上自己的種植經驗,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有機結合才能種出好果子。”
三個基地的草莓已經搶鮮上市,品質各有千秋。據悉,草莓大量上市還要等上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