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農科教、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快提升合作區域超級雜交稻生產水平與種植面積,推廣經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品種,努力實現超級稻大面積“綠色安全高產高效”目標。同時開展雙季超級雜交稻每公頃22.5噸的高產攻關。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每年提供2-3個左右超級雜交稻苗頭組合參加廣東省區試,并參加項目試驗、示范。另外,將雙方第一階段合作研究成果——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培育的抗稻瘟病新品種—Y兩優143和Y兩優305作為合作項目主推品種在廣東適宜的生態區域大面積推廣。
為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該項目依托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廣東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成立了以袁隆平院士為組長的“項目指導專家組”和以鐘旭華研究員為組長的“項目實施專家組”。
2009年,廣東省農業廳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簽約“超級雜交稻高產示范工程項目”,合作建設超級雜交水稻示范基地,經過不懈努力,累計試驗示范新品種(組合)16個,示范應用面積1046萬畝,超級雜交稻新組合Y兩優143通過了廣東省品種審定;構建和集成了12項超級稻高產優質友好型栽培技術,示范推廣綜合配套生產技術23項;特別是高產示范實現歷史性突破,2013年樂昌市梅花鎮的一季晚稻超級雜交稻示范片項目首破單產800公斤的記錄,今年,在梅州興寧市創造了超級稻年畝產3075斤的世界記錄。
袁隆平表示,廣東是科技強省,也是農業強省,廣東的條件適合種植雙季稻。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00斤的夢想就是在廣東實現的,希望未來通過合作,再次先期實現單季稻每公頃17噸、雙季稻每公頃25噸的目標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