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甘肅定西市岷縣“7.22”地震,大地顫抖,山河垂淚!地處震中的重災區梅川鎮永星村更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如今三年時光過去了,永星村規劃重建的一排排小二樓整齊分布于山間,裊裊炊煙見證著這里平靜的生活。但村民們搬進嶄新的樓房能致富嗎?帶著這些問題,昨日“質量隴原行”采訪團記者再進永星村,在標準化中藥材種植項目帶動下,這里的村民找到了可持續致富的途徑。
夕陽下的永星村寧靜祥和,裊裊炊煙中村民們正在忙著準備晚飯,經歷地震創傷的生活在一點點恢復平靜。遠眺這個依山而建的小村莊,更像是一座美麗的小鎮,整齊的規劃,統一的路燈,還有村口的小廣場體育設施一應俱全,村民的生活環境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據梅川鎮政府駐永星村干部蔣宏說,永星村有283戶村民,地震前居住分散,震后重建時統一選址規劃建設。
住上新房,村民是否有產業支持實現幸福生活?“千年藥鄉”岷縣自古就是“岷歸”的產區。時值冬日藥材已過采收時節,不過走進永星村村民包建偉家,則是另一番繁忙景象,院子里晾曬著黨參,樓頂上曬著當歸。包建偉邊干活邊告訴記者,他家的收入主要來自中藥材種植,村上推進標準化種植,只要嚴格執行標準,種出來的藥材品質好,銷路不發愁。
永星村村民包俊科家種植了10畝藥材,他告訴記者,標準化種植從藥材種植選種就已經開始,之后的育苗,到施肥等都有統一的標準。種了好多年藥材,現在要按照科學標準去操作,起初他們也有些不習慣,但是在質監和農業部門的指導把控下,大家一點點學習并適應。
包俊科說,以前他們種植藥材一畝收入4000元左右,現在一畝收入大概是6000元左右。而且由于這種種植方式提高了藥材的品質,得到客商的認可和親睞,實現了農民加合作社加公司的銷售模式,藥材在地頭就被預定銷路不愁。同時,他們村上還有電商入駐,藥材也可以通過網絡賣到全國各地。今年,他家的十畝藥材預計收入6萬多。這兩年老大上大學,老二上高中的錢都來自藥材收入。
岷縣質監局局長譚發宏表示,產業富民才能實現村民脫貧致富。岷縣是“千年藥鄉”,岷歸更以其品質受到歡迎。質監局著力打造岷縣藥材質量品牌,實現岷縣藥材從自然資源向商品資源轉換,提高農民收入。打造品牌,質量為先,為此,他們和縣中藥材發展局推進標準化種植,以及后續標準化加工,提高藥材品質,拓展了市場認知度。永星村就是這個項目受益村之一,從而實現產業配套,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采訪快結束時,包建偉滿懷對岷縣質監局的感謝,他說,家里的新房是質監局幫忙蓋的,當時農忙,他們家在收藥材,質監局派人來幫助他家蓋房,讓他家趕上工期,在冬天來臨前住進新房。所以他們感覺質監局的領導、同事就像親戚一樣。記者了解到,在永星村岷縣質監局共幫助四戶村民完成重建計劃,讓村民早日搬進了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