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證明,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是構建“集約化、組織化、專業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支撐,是解決農業生產“誰來種、種什么、怎么種”重大問題的現實途徑,是實現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的必然要求,對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鐵嶺市農機局以“調結構、轉方式和農業高產創建”為抓手,不斷開辟農機“多元化”服務新渠道,不但實現提高合作社收入和優化項目管理的雙贏,也為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全面機械化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大力提高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切實把加快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提高農機化科技水平作為今年農機化工作重點,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質量,積極為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搭建規范化、專業化、科學化管理服務平臺。
二是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杠桿作用。大力推廣應用適合當地農業發展的新型、復合型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切實把農機農藝緊密結合起來,把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有效組織起來,利用新型農機裝備,實施規模化、規范化、科學化作業,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主導作用,在不增加任何生產成本的前提下,有效地促進增產增收。
三是努力擴大機械化深松與保護性耕作面積。通過試點示范,探索出適合本地特點的保護性耕作新模式。逐步實現從病蟲害防治及聯合收獲、玉米免耕播種,到秋季玉米聯合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機械化深耕深松的全過程保護性耕作機械化,為糧食增產增收提供強有力的綜合技術保障。
四是把農機農藝貫穿于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大力倡導“耕、種、收、管、運”一條龍作業模式。通過農機農藝聯合技術培訓,切實提高農民群眾的整體專業素質和技術操作水平,以先進的農機化技術、科學的農業管理手段、高質量的服務水平,促進“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