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強化基地建設,優化產業布局。堅持“突出特色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的原則,建以空山鄉龍池村、五福村為主的商品薯生產基地,以鐵佛鎮熨斗山村、小嶺子村為主的菜用型商品薯生產基地,以文勝鄉大井壩村、中坪村為主的種薯生產基地。做到直接到村到戶,建立農戶田間種植檔案。
二是推行“五良”配套,確保產業實效。選用優良品種,推廣新技術、新農藥、新機械和新型肥料等;實施“六改”配套技術措施,開展農業適用技術培訓,實現技術人員到戶,科技成果到田,技術要領到人。9月以來,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32場,共培訓4000余人次,發放各種宣傳資料5000余份。
三是完善考核機制,助推產業升級。縣馬鈴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與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考核辦法,完善獎懲制度、責任追究制度,鄉村組干部包村包戶,農技人員把好技術關,按時序開展檢查驗收、總結評比,層層落實責任,做大做強秋馬鈴薯產業。
四是引進加工企業,提升產業附加值。積極引進馬鈴薯加工企業,推行“加工企業+初加工企業+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實行訂單生產,充分提升馬鈴薯產業附加值,帶動種薯農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