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柳江縣流山鎮開拓產業脫貧致富新載體

   日期:2016-11-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46    評論:0    
  眼下,在柳州市柳江縣流山鎮流山村鳳平屯的菊花園里,一大片菊花競相開放,香氣撲鼻。循著花香,記者16日上午來到這片“世外桃源”,近距離接觸了這個被當地人稱為“美麗的致富產業”——數十畝的菊花園,有紐扣般大小的貢菊,也有印章般大小的大黃菊,還有拳頭般大小的金絲黃菊……放眼望去,盛開的花朵猶如金黃的地毯,鋪設在青山綠蔗中,讓人情不自禁想起那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著名詩句。
 
  菊花成了
 
  致富新途徑
 
  正當記者陶醉在眼前這片菊花園時,它的主人韋海勇已和工人們忙碌起來。經過七八個月的生長,如今大黃菊和金絲黃菊已進入收獲季節。只見工人們一手拎桶,一手采摘,不一會兒的工夫,一朵朵開得飽滿的菊花就從獨立的個體,變成了容器內的大集會。一桶裝滿后,便被倒進一個黃色的塑料箱子中,等待烘干加工的下一道工序。
 
  如果不是前年的一次偶然考察,已到不惑之年的韋海勇,可能現在還圍著雞鴨牛打轉轉。前年,受朋友邀約,懷揣一股闖勁兒的韋海勇到安徽黃山考察,看看有什么項目可以做。到了當地,成片種植的菊花田讓他有了主意,“搞點苗回柳州種植,看看行不行?”抱著試試看態度,2014年3月初,韋海勇在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柳江縣等地總共試種20畝菊花。“因為是試驗嘛,種苗種下去后,我也沒太上心,就等花期到了摘花。”也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到了11月花期,菊花種植既沒有水土不服,也沒有出現因為安徽當地霜凍來得早等氣候原因,收成出現收一半扔一半的情況。這次不經意的菊花種植,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收益。
 
  嘗到甜頭后,韋海勇信心大增。去年,在柳江種植9畝菊花田,經過悉心打理,當年收益也還不錯,“當年雨水連下一個月,導致只有三分之一的收成。要是全收完,可能會更好。”韋海勇掰著指頭,自豪地跟記者算起經濟賬。
 
  獨致富不如眾致富
 
  今年初,韋海勇又在流山九隊承包近60畝土地,建立起菊花種植示范基地。規模擴大了,單槍匹馬不行,他雇傭了五個工人,幫助田間日常除草、澆灌、打樁防倒伏、摘花等。同時,他還發動六七十戶農戶一起參與種植,由韋海勇提供技術,種苗、農藥、化肥等則以賒賬形式給農戶,到了收獲期,對農戶收獲的干花進行回收,并設置回收保底價,減少農戶的種植風險。
 
  如今市場變幻莫測,好貨也愁賣。“不用擔心。種植前,銷路就找好了。”韋海勇自信地說,菊花主要是銷往福建、浙江、安徽等地。按照他們的技術來管理,農戶每畝保底價純收益能有3000元到6000元。菊花用處很多,除了做菊花茶、菊花酒和飲料外,還有藥用價值,“平常拿來打火鍋、做包子餡料、餅干等都可以……”
 
  給記者科普一番后,不滿足現狀的韋海勇又說了自己的下一步打算,“我還要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嘗試更多的品種。”目前,韋海勇引進了國外的一種菊花品種,開花是紅色的,他給它命名為“中國紅”。今年試種三四百棵,長勢還不錯,現在正含苞待放,到下個月就可以采摘了,“如果種得好的話,明年就多種一些。”
 
  不單是種植,韋海勇還利用自家的房子,已布置了烘干、包裝等廠房設備,下一步還將增加冷庫進行保鮮。他有一個愿望,就是打響自己種植的菊花品牌,希望有一天能和柳州螺螄粉一樣受追捧,受到本地和外地消費者的喜愛。
 
  開拓產業脫貧新載體
 
  流山鎮宣委彭韜介紹,流山鎮是柳江縣最偏遠的鄉鎮之一,共有7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3個,占42.8%,全鎮貧困人口為461戶1445人。眼下,柳州市脫貧攻堅戰已經打響,而菊花這種美麗的致富產業也引起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
 
  “種植菊花可以當年見效,種植技術等各方面要求也不高,對于廣大農戶來說,當年種當年收,屬于‘短平快’的見效產業。”彭韜說,他們打算把菊花產業作為繼甘蔗、桑蠶、竹鼠、水南蛇等之后開拓產業脫貧的一個重要抓手,接下來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爭取明年初把產業向其他村屯推廣,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集群,將其培養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