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蕉城區赤溪鎮一家特色鴕鳥養殖基地里,一批剛孵化出一個多月的鴕鳥正在啄食草飼料。基地負責人付騰法一邊拿著鏟子搗騰著給鴕鳥喂食的草飼料,一邊細細查看飼料內有無雜質。
“這些小鴕鳥不僅看起來可愛,還身兼藝術細胞,早上醒來會‘跳舞’,長大后還一身是寶……”付騰法耐心地介紹著這批從非洲來的“特別來客”。他告訴記者,鴕鳥是非洲一種體形巨大、不會飛但奔跑得很快的鳥,也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鳥,高可達3米,全身有黑色的羽毛,脖子長而無毛,翼短小,腿長。基地內現有的50多只小鴕鳥是一個多月前剛運到的,目前每只均有20多斤,成長信息良好,經過8至10個月養殖,便可長大成形。
據了解,鴕鳥具有耐粗飼、適應性強等優點,符合發展“節糧型”草食動物這一產業政策,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養殖前景廣闊。“我們農村有很多養殖雞、鵝等,就想找一些比較特色的品種來養殖。后來和兒子討論和考察后,我們發現鴕鳥養殖比較粗放,而且也是用蛋孵化,最終選擇養殖鴕鳥。”談及養殖鴕鳥的初衷,付騰法說,目前鴕鳥市場需求供不應求,在寧德地區市場基本空白,還是個小眾市場,但他相信未來鴕鳥養殖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
“一方面鴕鳥養殖可用于游客觀賞,另一方面,鴕鳥蛋殼硬度堪比象牙,進行彩繪雕刻,制作成工藝品后價值不菲,順利的話后期還可以拓展鴕鳥肉及附屬產品的消費市場,我們的想法是要把鴕鳥作為一個產業發展。”付騰法覺得這是一個好項目,等自己養鴕鳥的經驗豐富些了,他還打算讓周圍的老鄉們來代養,帶動更多鄉親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