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減藥減肥 生態先行

   日期:2016-11-1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49    評論:0    

  在拋光過程中創意性地融入了稻葉精油和米糠油后,令江蘇省太倉市東林村的試驗田里生長出的“南粳46號”大米不僅具有油光光、亮晶晶的外表和撲鼻而來的清香,口感上更具柔軟滑潤,富有彈性。南粳46,這種被譽為“江蘇最好吃的大米”的米種,不僅在“硬件”上做到口感第一,在沿用了江蘇省農業技術“稻米產供過程安全管控技術”后,用藥次數和農藥殘留也大大減少,在“軟件”上也初步實現了稻谷高產、稻米安全、環境生態安全的改進目標。

  稻米栽種有了“規范組合拳”

  江蘇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面積小,人口多,稻米作為最重要的主糧,高產與安全對江蘇更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環境污染和農藥殘留的風險,是對江蘇省稻米質量安全的兩大影響。

  從 2013 年起,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食品質量安全與檢測研究所(以下簡稱食檢所)參照國際先進技術,研究適合江蘇粳稻產業的安全化、優質化配套關鍵技術,今年實現初步突破。一套分別針對蘇南、蘇中、蘇北的的保障優質稻米產供全過程的安全管控技術規范初步形成,并在全省十多個基地示范。

  據省農科院食檢所專家王冬蘭介紹,這套技術的關鍵,在于通過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降低重金屬污染和農藥殘留的風險,從而提高優質稻米的質量和效益。通過調整水稻中后期整體用藥策略,開發了處理藥劑技術、水稻中后期安全用藥組合+配套施藥技術。制訂了從種子處理到農藥助劑及器械選擇等環節的4套減藥的操作規范,能適應江蘇主要優質粳稻生產地區。

  減藥減肥 生態先行

  “長期大量施用農藥,會帶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以及食物安全問題。”食檢所博士盧海燕表示,由于區域氣候特點,尤其在優質水稻的生長期里,病蟲草害屢見不鮮。為了保護高差,江蘇區域的稻田用藥常常較多。“大量的農藥會長期殘留于土壤中,同時進入生物組織,并在食物鏈中不斷傳遞富集,除了對稻田害蟲,對害蟲的捕食天敵、寄生性天敵、土壤生物、水生生物均有一定程度的生存威脅。”

  在沿用“稻米產供過程安全管控技術”后,農業專家對施藥試驗點的有益生物種群數量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安全用藥處理中,蜘蛛和隱翅蟲的種群數量明顯高于常規用藥處理——安全用藥對保護稻田后期的生態安全意義重大。

  太倉市東林村不僅率先使用了“稻米產供過程安全管控技術 ”,更結合自身循環農業特色,對“減農藥、減化肥”的目標進行了“東林改進”。 以羊肉加工食品為主要產品的東林村,喂養羊群的飼料,正是被視為“田間廢棄物”的秸稈——東林村曾投資3600萬元從韓國引進秸稈飼料生產設備,從秸稈的粉碎、打捆到用稻麥秸稈發酵,混合豆渣等糧食肥料的攪拌,均有機器代工,生產出含有益菌的“秸稈飼料”。

  秸稈飼料過腹再還田——在東林村的有機肥料部,村內每年生產的20000噸羊糞在發酵后,更是不可多得的優質有機肥料。“過腹還田的羊糞能極大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也省去了我們花費農藥的使用。田養畜、畜肥田的綠色循環養殖,不僅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更減少了農藥和焚燒秸稈對生態的破壞。“東林村村支書蘇齊芳說道。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