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劉富娥:杞農眼中的“枸杞迷”

   日期:2016-11-1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45    評論:0    
  深秋,精河縣13余萬畝枸杞已采收完,農民正忙著算收成,而自稱為“枸杞迷”的劉富娥則一直關注著枸杞的抗病性、成活率、不同品種枸杞的品質。
 
  劉富娥是精河縣枸杞開發管理中心技術開發室主任,她對枸杞的興趣要從30多年前說起。
 
  1984年的夏天,劉富娥被分配到精河縣托里鎮農科站工作,從那時起,精河縣戈壁灘上長出的紅紅果實引起了她的注意。
 
  工作的前幾年,劉富娥總是跟著農民一起到田間地頭,觀察播種的技巧,記錄枸杞的生長過程,她就像農民一樣辛勤地在田地里耕耘。
 
  漸漸地,劉富娥對種植枸杞的每個環節了如指掌。2005年,精河縣枸杞開發管理中心成立,劉富娥成為中心的枸杞研究員。
 
  “枸杞種植、田間管理,包括種植模式等等細節都會影響枸杞的品質。”11月1日,劉富娥對筆者說。
 
  長期以來,精河枸杞優良品種占有率低,病蟲害發生嚴重,不能滿足市場對優質枸杞產品的需求,農民種植枸杞收入低。為了找尋答案,劉富娥白天在田里實地研究,晚上就一頭扎進資料堆里學習、比對,終于得到了答案:一切都要從品種抓起。
 
  劉富娥與其他技術人員一同引進了6個枸杞優良品種,經過種植對比試驗,篩選出適應精河地區生長的“寧杞1號”等3個品種,帶頭編寫了6套新品種枸杞栽培技術手冊和修剪技術手冊,還手把手地教杞農修剪技術,講解種植要點。
 
  劉富娥意識到發展枸杞產業,不能只依靠從外頭引進的品種,精河縣也要有自己的品種。為了選育新品種,她和同事們整天在枸杞地里穿梭,一起對10萬畝精河枸杞豐產園進行了普查。
 
  “枸杞生長過程受到氣候、濕度等諸多外在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確定和熟知一個品種在任何一種條件下的生長特性。”劉富娥說。
 
  經過大量的篩選、對比試驗,劉富娥和同事們一起選育出“精杞2號”“精杞4號”“精杞5號”“精杞7號”4個優良品種,成功推廣了枸杞硬、嫩枝育苗技術,精河枸杞的育苗工作推廣開來。
 
  從此農民不再從外頭拉苗,而從家門口買苗。現在精河縣優質枸杞苗木不但能夠滿足當地枸杞發展需要,還遠供南北疆各地,部分還可以出疆,精河枸杞育苗已經形成新的產業鏈。
 
  有時,劉富娥會走進地里直直盯著一顆枸杞,開始農民都覺得奇怪,后來了解了都說:“原來那個枸杞迷來了,她研究枸杞的病蟲害防治呢!”
 
  劉富娥說:“今年我觀察并拍攝到了枸杞癭螨從癭螨癭斑內轉移的視頻,這是個巨大的成就。我們的所有研究最終都要服務于農民,這是作為黨員、作為技術人員的職責和使命,所以我必須認真。我知道,自治區對林果業也十分重視,這對我也是一種激勵,我會繼續加油,為枸杞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