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外出打工,不如回家跟老支書種大蔥

   日期:2016-11-0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63    評論:0    

  “去年俺家種86畝大蔥,純收益80多萬元。今年又種了110畝,行情正常的話,收益該在100萬元以上。俺家能走上富裕路,全靠老支書的技術指導。”11月2日上午,正在自家百畝大蔥田里忙活的河南省夏邑縣會亭鎮王廠村村民李愛麗,說起自家的致富經歷,動情地說。

  李愛麗口中的老支書,是今年已經69歲的村黨支部書記劉克顯。劉克顯原是會亭鎮的一名編外棉花技術員,2002年秋,他回到老家王廠村擔任黨支部書記。當上村干部后,老劉就引導群眾大種棉花發展“白色經濟”,自己則當起村民們義務的技術顧問。如何育苗,如何移栽,如何防控病蟲害,他都逐一耐心地手把手教給群眾。小麥收獲后種棉花雖然比種玉米收獲高得多,但因為種棉費時費力,伴隨會亭鎮鑄造以及打火機等產業的興起,村民們更多選擇去企業務工掙工資,棉花種植逐步減少,老劉的種棉技術也逐漸沒有了用武之地。

  這幾年,看到群眾種地越來越不“上心”,劉克顯心里又犯起了嘀咕:通過打工,群眾的收入是高了,但土地的產出效益卻日漸下降,這也不是辦法。要提高土地效益,應該發展規模種植、發展高效作物。

  2014年3月,劉克顯首先物色了能吃苦、肯鉆研的青年農民牛理想、李愛麗夫婦,鼓勵他們流轉土地,發展規模經營,并提出種植大蔥的建議,還幫助他租下40多畝土地進行嘗試。為確保成功,劉克顯不顧年事已高,通過各種方式自己去學大蔥種植技術,學到技術再給牛理想當好技術顧問。當年,牛理想種植的大蔥獲得豐收,收益比兩口子打工明顯高出一截。這兩年,嘗到甜頭的牛理想逐步擴大種植規模,收入更是逐年提高。

  在劉克顯的引導下,在牛理想的帶動下,今年王廠村流轉土地800多畝,發展大蔥種植大戶10多戶,王廠村也成為當地聞名的大蔥種植專業村。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