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區長子營鎮小黑垡村一派繁忙景象。村旁森林里,連日來,村民正忙著除草、翻土,準備來年引進種植食用菌。
“咱這2000多畝平原造林,可是致富的寶啊。”村支書韓森說。就是這個80后,帶領貧瘠的小村走上了致富之路。
韓森中專畢業后,在城里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后來,父親讓他回村接手家里的肉鴿廠??墒且姷截汃さ拇迩f,他改變了主意。2013年,他改行任村支委,要為村民干點實事。“這么年輕,他干得了嗎?”放著肉鴿廠不干,卻要撐起這攤子事,村里人都說他“傻”。
說他傻,是有道理的。小黑垡村人口1100余人,老年人占到22%,殘疾人多達120人,年輕人基本都外出打工,缺乏勞動力,村里也沒有任何產業,人均年收入僅6000余元,是全鎮僅有的兩個低收入村之一。
“我一家富,不算富,村民都富起來才算富,一定要把小黑垡村發展好,讓農民兜里有錢。”上任村支委第二年,村里平原造林2400余畝,韓森看準了林下經濟,便與企業合作種植萬壽菊。但是,村民對種菊花,心里沒底。韓森便挨家挨戶地勸說,沒少磨嘴皮子。“和企業簽訂了種植合同,先賒賬35萬元,給村里提供種苗,村里提供勞動力,成熟后再訂單收購,效益高、風險小。”韓森說,幾經勸說后,39名村民陸續來地里干活兒了。
“村集體當時有90萬元債,又多了35萬元,要是掙不了錢,我就得擔責任啊。”年輕的韓森,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每天都一大早兒起,和大伙兒頂著烈日,在地里干活兒。稍一變天,他便整宿整宿地失眠,生怕遇到天災。收獲的季節,成片的菊花不光被企業回購,還讓50多名村民每人增收8000余元。
除了林下經濟,當年,韓森還利用村里的廢棄魚塘,建成了濕地公園,并舉辦了1000余人參加的濕地健步走,許多市民報名參賽,小黑垡村一時聲名鵲起。
去年底,韓森的付出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全票當選村支書。上任后,韓森又開辦了老年餐廳、圖書室等,建設集體公墓、拓寬村莊主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讓村民看到了一位年輕有為的帶頭人。
“林下萬壽菊只是一次探索,明年,村里還將投資500萬元在林下種植金針菇、大葉蘑菇等效益更高的菌類,吸引市民下鄉采菇、賞景,打一個致富的翻身仗。” 韓森沒有放棄最初的理想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