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以后,沉寂已久的“蒜你狠”再次卷土重來。
11月6日,記者在物美超市杭州莫干山店里看到,大蒜頭的價格是每斤9.98元,而在杭州市物價局發布的民生商品價格信息中,11月3日杭州城區農貿市場每斤大蒜頭的均價已經達到9.81元,直逼10元大關。
蒜價飆漲
“真是搞不懂,現在大蒜頭竟然要10元一斤了。”日前,家住杭州城北華豐小區的楊女士到附近的菜場買大蒜頭,結果發現,每斤大蒜頭的價格已經漲到近10元,讓她連連直呼想不到。
11月6日,記者從附近的和睦農貿市場里了解到,大蒜頭的價格是9.5元一斤。
“沒辦法,拿來價格就要七八塊,你說怎么賣?”采訪中,說起大蒜頭漲價這件事,農貿市場里的一位經營戶表示。
他告訴記者,在自己的記憶里,大蒜頭價格最貴的時候是2010年左右,后來漸漸降了下來,沒想到現在又開始上漲,并且漲幅比6年前還要大。“我感覺這個大蒜頭的價格就和股票一樣,瘋漲瘋跌。”上述經營戶說。
農貿市場如此,超市也不例外。同一天,記者來到物美超市杭州莫干山店,在生鮮區里看到,散裝大蒜頭的價格是9.98元一斤,距離十元大關僅僅一步之遙。
市場上的價格變化同樣體現在統計數據中。
根據杭州市物價局定期發布的民生商品價格信息,記者發現最近一段時間,大蒜頭的價格可謂水漲船高——11月3日,杭州市區農貿市場新鮮一級大蒜頭的均價為每斤9.81元,直逼十元大關。
不過,雖然價格上漲,大蒜頭的市場銷量卻并未出現明顯下降。
采訪中,不少人都表示,大蒜不屬于大眾蔬菜,用量不多,蒜價上漲對生活消費影響不會很大。
“大蒜用量可多可少,實在太貴就少買點,也可用姜、蔥等調味品代替。”在物美超市杭州莫干山店,一位消費者表示。
相比普通消費者的淡定應對,一些餐飲店卻對蒜價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感到擔心。
杭州德勝路上一家建德菜館的老板小祝表示,菜館里一天要用近10斤大蒜,每隔一個星期就進一次貨,蒜價一次比一次高,每天的成本支出明顯增多了,但現在餐飲業競爭激烈,菜品的價格不能隨意調高,不然會影響生意。
“很多菜式都必須用大蒜,不然炒出來沒味道,但每斤10元的大蒜,真是有點吃不消。”他說。
供需失衡惹的禍?
其實,不僅杭州市場上大蒜價格居高不下,全國各地也是如此。
近日記者發現,各大網上購物平臺的大蒜價格基本處于每斤10元以上的高位。11月6日,天貓商城里,山東金鄉大蒜500g裝價格為11.3元;云南紫皮蒜頭500g裝價格為18元,并且,各家店鋪幾乎沒有什么優惠活動。
那么,眼下大蒜頭價格為何持續上漲?導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其中原因可謂多多。但最主要的,就是供需失衡。
都說物以稀為貴,大蒜也不例外。有著多年大蒜銷售經驗的方先生表示,近期大蒜頭漲價,主要是上游出貨量減少引起。
“目前杭州市場上出售的大蒜頭主要產自山東、河南、江蘇等北方地區,本地蒜只有很少一部分。”他說,今年初,北方產區經歷了一次強寒流,這使得2015年冷庫里的大蒜在今年上市后價格上漲,而去年種植的大蒜在今年5月收獲時又遭遇減產,上市后價格自然也隨之上漲。
誠如方先生所言,根據農業部對全國580個蔬菜重點縣所監測到的數據信息,2015年大蒜在田面積同比下降2.2%,其中,主產區山東省金鄉縣大蒜收獲面積53.6萬畝,同比下降14%,產量58.7萬噸,同比下降4.7%。
除此之外,游資炒作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蒜價。
“大蒜價格上漲過程中不乏炒作成分。”農產品分析師崔曉娜表示,炒蒜的人一般都是行業內的大戶,長期從事大蒜經銷,在大蒜的供求失衡里看到了商機后,就會通過鼓動蒜農惜售,借貸資金大批量囤貨等辦法,人為抬高價格,再伺機拋售謀利。
走不出的怪圈
目前,相對漲價原因,很多人更想知道的還是這波漲勢接下來會否持續。
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至少在明年2月前,大蒜頭價格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年底市場對大蒜的需求量日漸增多,外地貨源進不來,出售的都是囤積貨,所以未來一段時間價格仍會維持在高位。”方先生表示。
而另一個可供佐證的消息是,今年10月底,國內各產地大蒜種植已經結束,據悉,大蒜種植面積與之前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天氣正常的話,明年2月、5月云南大蒜和北方新蒜會相繼上市,供應量就會比較充足。如果不出現異常天氣,明年2月份云南新蒜上市價格會有一個明顯的下降,5月份也是。”他說。
可盡管如此,算上這次暴漲,大蒜還是不可避免地又陷入了一場價格怪圈中。
記者發現,從2010年起,大蒜價格的漲跌就成為了小宗農產品價格起伏的典型代表,在它背后,隱藏的則是當前農業生產難以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痼疾——
眾所周知,目前國內大多數地方的農業生產仍以分散經營為主,尚未實現現代化、規模化種植,農戶與大市場對接面臨諸多困境,價格上漲時農戶會盲目擴大規模,價格走低時又會一哄而散,從而造成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
由此,提高大蒜的附加值就被視為突圍的路徑之一。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大蒜加工產業鏈過于簡單,多以鮮蒜銷售為主,深加工產品非常少,因而易受市場波動影響,經濟效益也相對較低。
圍繞這個問題,有專家表示,大蒜產業想要健康持續發展,就必須依靠深加工,依靠品牌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一方面提高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緩解產銷失衡的矛盾,避免“蒜你狠”、“蒜你賤”的頻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