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記者從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今年石門柑橘出口來勢喜人,上市第一個月,直接出口柑橘1.72萬噸、間接出口5萬余噸,合計出口量超過去年該縣柑橘出口全年總量。
出口量價雙雙走高
石門縣是中國早熟蜜橘出口第一縣。全縣柑橘種植面積達到44萬畝,產量超過40萬噸,今年迎來大豐收。
10月30日晚上8時,石門縣柑橘出口龍頭企業湖南楊氏鮮果有限公司仍然燈火通明,生產車間里,數十名工人在成堆的柑橘中忙著清洗、控干、打蠟、分級、裝箱……“今年外貿訂單非常多,超過1000萬公斤柑橘正等著加工發貨。”公司總經理何學平告訴記者,2015年公司全年柑橘出口額為645萬美元,而今年預計可達到2000萬美元。
石門縣三潤鮮果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型柑橘出口企業,老板張國林也領著工人們通宵達旦趕工:“今年外貿形勢好,普遍惠及企業和農戶。去年十月,我的公司共出口30個集裝箱,今年增加到97個集裝箱,大約多出口了170萬公斤柑橘。”在公司外貿訂單表上,出貨期已經排到明年1月份。張國林說,今年石門柑橘不僅出口量明顯增長,出口價格也一路上漲,去年同期,優質柑橘出口均價為每公斤1.6至1.8元,今年上漲到2.6元,最高價達到3元。
“一帶一路”國家助力驚人
石門柑橘連續出口已有49年,幾經變化,目前最主要的海外市場是加拿大、俄羅斯和東南亞地區。
“按照以往形勢,今年柑橘并不利于出口。”石門縣柑橘辦負責人告訴記者,柑橘按直徑大小分為不同等級,其中,直徑6厘米以上的為大果,直徑5.5至6.0厘米為中果,直徑5.5厘米以下為小果。傳統出口大戶加拿大主要進口大果,也進口少量中果,完全不進口小果。“8月是石門柑橘膨大期,時逢干旱,導致今年全縣大果產量不足柑橘總產量的20%。”
由于產量、品相等因素限制,今年石門柑橘對加拿大出口沒有明顯增長,截至目前累計出口0.93萬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而對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出口量卻增勢驚人。何學平說,今年公司出口東南亞地區的柑橘增加了上千噸,而且絕大部分為中、小果。
“直接下訂單的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客戶也明顯增多。”張國林稱,往年,石門柑橘基本通過邊貿商間接出口俄羅斯及中亞地區,“這兩年越來越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商找上門來,今年就有7家俄羅斯企業來洽談,簽訂了50萬公斤柑橘出口訂單。”
據統計,截至11月1日,石門柑橘直接和間接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5.16萬噸,同比增長1.5倍。
期盼政府出手,抱團出海
“今年石門柑橘出口飆升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張國林認為,目前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將好勢頭延續下去。
石門縣是我省最早的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有3萬畝柑橘基地分別獲得美國農業部有機產品認證(NOP)、歐盟良好農業規范認證(GAP)、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柑橘產品在國際上逐步打響了品牌。
“近幾年,常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與滿洲里、黑河等出口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建立了石門柑橘產地檢驗檢疫、口岸快速通行機制,對直接出口是極大利好。”張國林分析說,除了這些“必然性”外,受病害和天氣影響,今年浙江、江西和兩廣柑橘大幅減產,客觀上造成了石門柑橘出口“紅火”,“但這個條件不可持續。”
“擴大出口最重要的是開拓新市場。”石門縣湘秀紅柑橘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舒金初坦言,靠地方企業單打獨斗,很難成功開拓新的海外市場,尤其是中小企業,在市場信息、談判技巧、專業技術規則等方面都有所欠缺,“盼望政府能出手推一把,抱團出海。”
“江西新余蜜橘就是借助政府之力,在國際上一炮而紅。”何學平告訴記者,為了開拓國際市場,新余市政府連年舉辦“新余蜜橘品牌國際交流推介會”,多次組織當地企業抱團在海外開展產品推介活動,并從2014年開始設立蜜橘自營出口專項資金。
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王新武建議,我省應盡快成立柑橘出口協會,加強地方政府、檢驗檢疫機構和企業的聯動,“培育好產業基礎、產品品牌、龍頭企業、國際市場,才能讓柑橘出口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