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源縣阿熱勒托別鎮喀拉蘇村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而傳統的農作物、畜牧價格上不去,村民增收難,鄉親們對小康生活的渴望,深深觸動了伊犁州歌舞團、新源縣質監局聯合工作組成員,決定幫助他們打開致富新門路。
發揮優勢 開辟脫貧新路
工作組成員哈斯木·克拉提有種植靈芝的技術,靈芝作為中華九大仙草之一,藥用和保健使用價值一直很高。工作組就研究決定發揮哈斯木的特長,嘗試在村里種植靈芝,帶領村民走出一條特色產業種植的脫貧致富新路。
對于如何動員村民發展靈芝特色種植,并進行推廣,讓更多群眾通過種植靈芝受益?工作組一致認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東西,能賺錢就會跟著你干。
在鎮黨委政府以及村“兩委”的支持下,工作組爭取到了啟動資金。為了盡快建起實驗室,工作組成員齊上陣,分工協作,上網購買教學器材、設備,訂購木板、鋼架,置辦靈芝種植所需的棉籽殼、麥麩等原材料,經過十幾天的忙碌準備,靈芝教學實驗室建成了。
“出來了,出來了,我的靈芝出來了!”最先學會種植靈芝技術的貧困戶阿孜古麗·庫爾班興奮地喊道。工作組成員們看著阿孜古麗·庫爾班像孩子般高興,甚是欣慰,幾個月的努力嘗試總算有了回報,這也更堅定了工作組教村民種植靈芝致富的信心。
授人以漁 掌握一技之長
看到試驗室里成功種植出的靈芝,工作組全體成員更有信心了。工作組和村“兩委”多次開會商討,在全村貧困戶中確定12名人員為他們培訓靈芝種植技術,以技術培訓帶領貧困戶脫貧。在工作組成員哈斯木·克拉提的悉心指導下,第一批由貧困戶自主種植的靈芝已經接種完成,開始進入靈芝日常培養階段。工作組成員還一再叮囑種植戶,在菌絲長滿前需要避光,每天記得通風兩次,每次半小時。
經過三個多月的精心培育,第一批靈芝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貧困戶米熱阿依·買買提說:“看著自己種植的靈芝一點點長大,心里挺高興的,我想跟著工作組盡快學會種植技術,希望能夠給家里帶來更多收入!”
憧憬未來 鋪就小康“坦途”
目前,12戶貧困戶種植的第一茬靈芝已經收獲,收獲干品靈芝9.6Kg,以批發價格65元/Kg由藥商收走,共計收入624元,預計第三至四茬靈芝總收入達2000余元。看到了靈芝的第一筆收益,貧困戶古孜拉木·米吉提有了自己種植靈芝的想法,在工作組的幫助下,她自己制作1000余個靈芝菌袋已接種完畢,預計經過三個半月的培養就可收貨第一茬靈芝,以每年種植1000袋,每袋收割3-4茬,預計收入6000元以上,也可在庭院種植仿野生靈芝,價格可翻一番。古孜拉木·米吉提說:“工作組把技術交給了我們,我想做 第一個吃螃蟹 的人,在自己家帶頭試種。”
看著12名貧困戶人員初步掌握靈芝栽培技術,工作組正在通過各種渠道爭取資金支持,明年以村“兩委”為主體,建立小型靈芝菌袋工廠,達到小規模批量生產。同時,成立靈芝種植合作社,統一回收成品,統一銷售,菌袋工廠可以提供工作崗位給貧困戶,達到種植和打工雙收益,從而真正讓村民脫貧,打開致富“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