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愛吹牛的男人一年吹出百萬財

   日期:2016-10-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90    評論:0    

 他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愛吹牛的人。打工十多年,工資月薪兩千元,但一張嘴說的都是大生意。他看中一個商機,想找合伙人養殖小龍蝦,卻被人說成是大忽悠。兩人一起闖海南,創業的艱難卻遠遠超乎了他們的想象。海南小龍蝦究竟隱藏怎樣的商機?看劉新義如何把牛吹成,一年純賺一百多萬元?

  小龍蝦,一道火爆大江南北的美食。

  這道美味的背后,隱藏著巨大的財富。據2016年數據顯示,在全國3萬億的餐飲市場中,小龍蝦市場的規模超過千億。即使是曾經口味清淡的海南食客,近些年也被它的美味俘獲。

  顧客:吃到嘴里有點麻辣麻辣的。再加上小龍蝦很鮮美,就口感很好。好幾年了,基本上每周末都過來吃一頓。

  顧客:已經吃了快兩年了。

  記者:你們是多少人今天一起來的?

  顧客:幾個朋友。

  記者:幾個朋友一塊,準備吃多少盤?

  顧客:十盤左右。

  顧客:辣也辣,酸也甜,反正各種滋味都在里面。我大概半個月就得吃一次,有點上癮。

  顧客:朋友介紹過來的,可能還要等半個多小時。因為今天過節,里面的人比較多,我們現在還在排位中。

  記者采訪的這家專賣小龍蝦的餐廳,旺季時一天就能賣掉500多斤的小龍蝦。可是10月之后,生意越火爆,這家店的經理就越發愁。客人太多,就意味著他得提前關門。

  張國俊:我一般現在的營業時間是凌晨4點,我要營業到凌晨4點,但到了冬天我就沒辦法,我可能十一點或者十二點,我就要關門,因為小龍蝦賣完了。10月份過后就應該非常緊缺,非常非常緊缺。

  十月之后,全國小龍蝦的供貨量急劇減少。在海口市這條街就有三四家小龍蝦餐館,他們的生意冬天能不能火都靠一個人。

  劉新義:我知道你說得很清楚,我也不好意思。說句實話,因為小龍蝦(供貨)緊張。生氣了,掛電話了。

  記者:被截胡了。

  劉新義:現在是沒辦法,說好的貨,他這個時間沒有過來,人家過來了,沒有辦法。現在小龍蝦是供不應求。

  說話的這人叫劉新義,路邊這160多畝的地就是他的小龍蝦池塘,記者趕來的時候,他正在領著工人們捕撈小龍蝦。這段時間劉新義幾乎是走到哪,電話響到哪,一聽到鈴聲,他就知道又是客戶催著要小龍蝦了。

  劉新義:現在聽到電話聲音就害怕。基本上設置這個聲音都是客戶的。一聽到這樣的聲音,真的心里面害怕,問題是不好意思。

  記者:怎么不接?

  主人公:你沒辦法接,接了也是得罪人,也是不好意思,不接還是不好意思,只有晚上慢慢跟人說,賠禮道歉了。

  現在劉新義的小龍蝦賣36元一斤,池塘里的小龍蝦遠遠不夠賣。再過兩個多月,小龍蝦的價格會更高,也更好賣。為了從劉新義的手里搶到小龍蝦,一些老板特意開車到劉新義的養殖基地等貨。

  記者:你們是從哪來的?

  劉正:從海口過來的,也是在海口開飯店的。聽說劉哥養小龍蝦養得特別好,過來看看。看看能不能給我們提供點貨源。

  記者:想找他要小龍蝦是嗎?

  劉正:是的,劉哥貨源這邊也緊張,過來跟他商量。

  而另外這一位老客戶趙福兵還因為買到的貨少,很不高興,甚至懷疑劉新義將貨偷偷賣給了別人。

  趙福兵:人家再高的價格你也不能賣。反正我跟你說了,有多少全部都拿過來。今天又送這么點貨過來。

  劉新義:這個你放心,有貨肯定都是第一個往你這邊送。

  趙福兵:我看你送過來,車上還有空的泡沫箱。

  劉新義:你的意思是,那是昨天給你送貨剩下的泡沫箱,沒有丟下來。是不是?你今天看到又懷疑是我送貨給別人了。

  雖然嘴里抱怨,但是趙福兵也明白,越往后邊小龍蝦越發金貴。到了冬季,誰能保證手里的貨源,就是保證了生意成敗的關鍵。

  趙福兵:那個時候的小龍蝦不是給錢就能買得著的。說得難聽一點,冬天就是跟著劉總混的。

  劉新義是河南人,來海南創業一年多,已經成了海南小龍蝦餐館和經銷商眼里的紅人。因為生意太忙,劉新義一年也難得回家幾次。本來和家人說好今年中秋節回家,可又忙過了。

  2016年9月19日,盡管中秋節過去了四天,劉新義還是決定回老家看一下,因為媳婦和孩子都盼著他回去。記者也跟隨劉新義來到他的老家。可是剛一進村,村民們對劉新義的評價讓記者十分意外。

  劉舉:他就吹牛吹得非常厲害,能把牛給吹死。他(吹牛說)在中南海住過半個多月,人民大會堂的房子都是他蓋的。

  劉洋:吹得比較大。又是今年干這個,明年干那個,光說不干。

  劉新義:快點開門。

  劉新義在海南小龍蝦界這么受推崇,為什么在老家人眼里卻是一個愛吹牛的人?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呢?

  這里是劉新義的老家河南省駐馬店市劉樓村。劉新義一直在外打工,最多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可每次回村,劉新義一張嘴說的就是上百萬元的生意,今天說要干這,明天說要干那,說了十多年,也沒做出什么名堂。劉新義愛吹牛讓妻子余勇臘也很煩。

  余勇臘:我就不喜歡老是在嘴上說,在農村這樣就會被嘲笑,看那個人什么都做不好,老早就說出來了。我就告訴他說,你不要跟我說了,現在都沒錢,說那有錢的話。他一下子給我一巴掌,就打在我臉上,那時候我也很生氣。

  2013年,劉樓村發生了一件大事。因為當地政府征地,村里很多人拿到了補償款。劉新義一家也拿到了40多萬元。妻子原本想把這筆錢存起來,劉新義卻提出他要拿這筆錢去干一件大事。

  余勇臘:一開始拆遷,拆遷以后賠償款拿到手的時候,卡都是在我這里的,我怕他拿出去亂花。我總是感覺他也在吹牛,是不是在騙我,叫我拿出來這個錢。

  在當時,40多萬元相當于劉新義一家不吃不喝攢近20年的收入。劉新義拿這這么多錢去干什么呢?隨后,村里一個關于劉新義騙人的說法蔓延開來。

  劉洋:感覺就是老劉沒錢,然后老王有錢。好像是他想騙他的錢,你是不是空手套白狼。有些時候人心叵測,這都不一樣的。

  村民說的老王就是這個叫王禮堂的人,他也是村民口中劉新義盯上的那個人。王禮堂是貴州人,曾經在深圳開了一家化工廠,后來又到駐馬店承包了近600畝地建了一家農莊。在外打工的劉新義回鄉探親的時候偶爾去農莊干活,兩個人一來二去,也成了朋友。

  王禮堂:做事很勤奮。干活像不要命一樣,而且這個人比較實在,大家慢慢地就熟悉起來。

  很多人覺得劉新義接近王禮堂是別有用心。果然不久,劉新義就開始和王禮堂聊起養殖小龍蝦的事,并提出跟他一起合作。盡管劉新義說得頭頭是道,王禮堂有些動心,但還是有些顧慮。

  王禮堂:有一點突然,畢竟他以前一直是在外面打工,也不算是什么成功人士。他說的這個問題也是半信半疑。

  王禮堂決定先從側面了解一下劉新義。可這一了解,別人的勸告讓王禮堂心里沒了底。

  王禮堂:當然很多人說他吹牛,我自然也會考慮到他是吹牛。我和他也沒有很長時間的接觸。(他們)就是說你最好別相信這個人說的話,做事要穩重一點。

  劉新義究竟是不是吹牛呢?王禮堂決定先試一試劉新義。他開始隔三差五找劉新義閑聊,旁敲側擊問的都是小龍蝦的問題。

  劉新義:兩個人坐在一起,繞著圈子他跟你說。讓你回答他的問題。我就給他談各個細節,其實他是在考我,為什么這樣?他也是在考察我。當時人家都說看到他傻乎乎的,其實他并不傻。

  這本小龍蝦的專業書籍就是當時王禮堂特意訂來考察劉新義的。如果劉新義回答不上來,就不會跟他合作。但是劉新義的表現讓王禮堂十分吃驚。

  王禮堂:大部分都能回答出來,我就慢慢地覺得他的技術還可以。

  其實早在2006年,劉新義就發現村里有人捕撈小龍蝦賣很賺錢,當時他就動了養殖小龍蝦的心思。

  劉新義:我那時候就是給人建房子,一天也就是七八十元。那時候我抓幾十斤蝦,隨便都四元一斤。我說這個產品一定要做。

  因為沒有本錢,劉新義只能先一邊摸索小龍蝦的養殖技術,一邊了解市場。他發現冬天小龍蝦的價格是夏天的2-3倍。海南溫度高,冬天也能產小龍蝦,劉新義就想到了去海南養殖小龍蝦,反季節銷售。劉新義覺得王禮堂人很厚道,所以想找王禮堂合作,自己負責技術和出資40多萬元,王禮堂再出20多萬元。

  王禮堂:感覺他的性格比較好,不像有些人耍頭腦。因為做生意有時候要看很多東西的。

  2015年春節剛過,劉新義和王禮堂來到海南,尋找適合養殖小龍蝦的地方。可是到了海南之后,當地同行說的一句話,刺激到了劉新義。

  劉新義:(那人)在背后就說了一句什么話,又一個倒霉蛋來了,他能養出小龍蝦嗎?池塘都不會搞,肯定也養不出小龍蝦。

  同行的擔心并不是沒有道理。夏季小龍蝦的價格一般是10元-30元一斤,冬季小龍蝦的價格可以賣到60元-70元一斤。很多人都看中了小龍蝦反季節銷售的商機,跑到海南來投資,但是幾乎沒有人做成。

  張國俊 :我至少認識十五個人到海口養小龍蝦,生存率不高,死亡率很大。怎么說,十個老板可能留下一個。

  趙福兵:是有很多人到這邊來養,我也去看過,但是不一定養得出來。

  在海南養殖小龍蝦為什么如此困難呢?

  劉新義:到處這邊上都是洞。

  記者:在哪?

  劉新義:在這里,隨時都可以抓到一只蝦。你看看,下去了。隨時都可以抓到它。

  記者:它們一般都在池塘的邊上打洞是嗎?

  劉新義:都是這樣的。

  記者:這小龍蝦洞挺深。

  劉新義:深,有的一兩米,兩米多。

  記者:兩米多嗎?

  劉新義:對,有的兩米多。

  記者:是它自己打的洞嗎?

  劉新義:對,都是自己打的洞。

  小龍蝦愛打洞,產卵也在洞里。現在正是繁殖季節,小龍蝦打洞的數量明顯增多。

  劉新義:它一到交配期就開始造洞。造洞在里邊抵御敵害。你看出來了,這只是公的小龍蝦。里邊還有一只。一般能抓到一只公的,就能抓到一只母的。

  記者:肯定在一塊是嗎?

  劉新義:它們都是一夫一妻制。這只就出來了。這只就是母的。像這樣一只小龍蝦再過20天,就會漸漸產出小龍蝦了。

  記者:那像這樣一只小龍蝦能生多少只小龍蝦?

  劉新義:像這樣九錢一兩的母的小龍蝦,一只最少可以產700只小龍蝦。

  小龍蝦能不能打好洞,順利繁殖和生存,與土質有很大關系。

  劉新義:有些人找的地不成功就是因為帶沙。超過30%的沙就不行了。對小龍蝦就沒有一點意思了。它打了洞就是今天不塌,明天后天洞也塌了。

  海南的土地多為沙地,結構疏松,小龍蝦打洞后,洞一塌,就把小龍蝦悶死了。

  當時劉新義和王禮堂在海南找了五個多月,才在文昌市排港村找到這塊土質合適的地,并以3年二十多萬元的價格租下。

  劉新義:像這個洞,它打很深。這是泥巴,你看。硬得很。你這樣摸里面沒有沙子,咱們說和那巧克力一樣很柔的。

  記者發現,劉新義在池塘里種了很多這樣的蓮藕和水草,這是做什么用的呢?

  記者:你種這么多蓮藕干什么?

  劉新義:蓮藕第一是用來調節水質,第二就是給小龍蝦遮陰。你比如說底太厚,污泥太臭,蓮藕就把它吸收干凈了。

  記者:我看這邊你種得不少。

  劉新義:只不過達到30%,你種得太多的話,遮陰太厲害,水里面起不了光合作用。

  要有草,水質才能調得好,是老劉常掛在嘴邊的話。這些蓮藕不僅給小龍蝦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也是它們喜愛的食物。

  劉新義:你像這樣的嫩芽,小龍蝦一出來就直接將它夾斷了,也是它的一種餌料。這個白根它也吃,它最喜歡吃的這個。

  2015年7月,劉新義花十五萬元從湖北購買了7000多斤小龍蝦苗,投放到池塘里。為了養好小龍蝦,兩人就在池塘旁邊搭了個簡易的房子,吃飯睡覺都在這里。

  記者:你們就住這?

  劉新義:對,我們幾個人就住這。

  記者:這里面有三張床。

  劉新義:一張高低床,有時候睡上面,有時候睡下面。我們在這就住得很艱苦。這邊氣溫太高,夏天熱的時候,三十多攝氏度,四十多攝氏度的時候,這里面好像和蒸籠一樣,沒辦法。

  記者:你們受不受得了?

  劉新義:出來這邊苦就苦一點。在哪里也好,任何創業你必須要吃苦。就像傻子一樣做事。你認準的東西不停往前走。你不要抬頭。等你感覺到輕松的時候,你就成功了。

  然而創業的艱難遠超乎了劉新義的想象。因為沒有合適的生活水源,他在屋前打了一口井,可是井水用久了,他和王禮堂便發現了問題。

  王禮堂:刷牙刷了兩三個月就黑了。

  記者:你不拉住他。

  劉新義:你拉不住,他不聽你的。他說沒事,水那么清。一刷牙就變成這樣了。要回家的時候提前洗牙。

  王禮堂:不然回去老婆都受不了,非洲人來了,非洲人牙齒還白,我人也黑牙齒也黑,看不見了。

  為了讓記者更直觀的看清楚,劉新義拿出一塊用井水洗碗的抹布。

  劉新義:你看這個顏色,相比較一下它們都是這樣。

  記者:這抹布以前是什么顏色的?

  劉新義:白色的。

  記者:白抹布洗成了黃抹布。

  劉新義:對,含鐵量高就這樣,如果在水壺里燒的話,燒出來水是紅的。整個都是這樣的顏色。

  每隔兩三天,劉新義和王禮堂都要去4公里外的地方拉生活用水,一趟往返就要一個多小時。600公斤水,他們都要省著用。

  一斤小龍蝦苗可以長到兩到三斤,飼料成本6元多,劉新義盤算著,這批小龍蝦苗兩個月后上市,就能賣到100多萬元。

  可是2015年七月,小龍蝦苗剛剛投放十多天,就下了一場暴雨。這場暴雨下了四天四夜,剛看到希望的劉新義的心揪了起來。他生怕池塘有缺口,小龍蝦跑掉。劉新義盯著池塘,絲毫不敢大意。可是熬到第四天,劉新義撐不住了,躺在床上就睡著了。迷糊之中,他突然一驚。

  劉新義:手這樣往下一搭,下面就是水了。整個(房間里的的)飼料都泡起來了。

  劉新義趕緊跑到屋外,一看,小龍蝦被水沖得到處都是。措手不及的一場暴雨讓劉新義損失了100多萬元。吃這么多苦,眼看就能賺到大錢,也原能證明自己并不是吹牛,可無奈天不作美。而這種挫敗感,他卻沒法和人說。

  劉新義:當時家里面的人問這邊的情況是什么樣子,我們只能報喜不報憂,就讓這個事情過去了。太難了。太難了,不說了,傷心。

  提到當時,劉新義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那時劉新義因為絕望, 痛哭了一晚,他糾結自己是否應該放棄。從家里拿來的四十多萬元幾乎全花光了,家人的期待,多年的等待,兄弟的信任,所有的這些努力是否就這樣都化成泡影?

  劉新義:做失敗了,你再充足的理由,回家家里面的人能接受你,在朋友面前,人家就是嘴上不說,咱們也不好意思。創業你這一股勁都沒有了,全部給你潑滅了,以后你也不敢再創業了,可能這一輩子也就是什么都不敢動了。

  劉新義不愿意一輩子背著吹牛的名聲,他和王禮堂商量之后,決定拿出自己最后的五萬元,再博一把。他先修了一米多高的鐵絲網,防止下暴雨再將小龍蝦沖走,然后9月又購入了7000多斤小龍蝦苗。

  2015年11月,小龍蝦上市。冬季小龍蝦供不應求,劉新義的小龍蝦價格賣到近70元一斤,很多人搶著要貨。這一批小龍蝦劉新義就純賺了100多萬元。

  2016年,劉新義投放了三批小龍蝦苗,小龍蝦又自己繁殖了一批。九十月份之后,內地小龍蝦的貨源逐漸減少,他就能夠錯峰上市。

  記者:這一籠得有多少小龍蝦啊?

  劉新義:這個可能有十多斤,一百多只到兩百只。

  記者:那你一天得打多少籠?

  劉新義:我現在就下20個籠,每天有300多斤,一年可以做到一畝地800 斤。

  今年,劉新義的小龍蝦的銷售額預計可以達到600多萬元。當記者問劉新義關于村民說他愛吹牛的事,劉新義這樣告訴記者。

  劉新義:因為這個吹牛也給我了很大的啟發,很大的壓力,很大的動力,然后給我了很多的激情。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