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專注制茶三十載 帶領茶農齊致富

   日期:2016-10-2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99    評論:0    

陳兩固左經常到茶農家現場指導

  人物名片“最美農民”獲得者

  姓名:陳兩固

  年齡:51歲

  職業:安溪鐵觀音制茶工藝大師

  核心提示

  安溪縣流傳著一句話:“要致富,找老固。”這位老固就是茶業界享有盛譽的安溪鐵觀音制茶工藝大師陳兩固。作為鐵觀音制作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他自掏20多萬元成立安溪首個鐵觀音制茶大師工作室,出版《陳兩固:制茶技藝探秘》一書,全部免費贈送,義務傳承制茶技藝。他是興茶致富的領頭人,有232戶茶農加盟合作社,建立茶葉生產、銷售一條龍,合作社的茶農們收入都增加了30%以上,為當地產業發展起到示范作用。

  回歸傳統 保證質量贏得銷量

  秋茶時節,安溪感德槐東村茶農陳春風的家里,彌漫著一股鐵觀音特有的香氣。看到陳兩固到來,他立刻拿出幾泡剛做出的秋茶讓“大師”點評下。在他看來,“大師”的功夫就是了不得,自己總能在他的點撥下收獲不少。

  陳兩固是潛心鉆研茶業的“土專家”,多次獲得清香型、濃香型茶王。他研究實驗“茶園梯壁種植黃花菜以及茶樹修剪新技術”、“雨天做青保水發酵法”等成果,在安溪數萬畝茶園推廣,惠及廣大茶農。

  前些年,鐵觀音受到市場追捧,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茶農放棄耗時耗力的傳統手工做法,轉向機器制茶尋求盈利空間,也使得茶葉生產的門檻降低,魚龍混雜。制茶30多年的陳兩固,仍一直堅持傳統做法。“回到傳統,其實就是回到天、地、人合一的境界。”2011年,老固茶葉合作社成立伊始,他就推廣羊糞豆稈等農家肥,茶園種樹梯壁留草,有效改善土壤和生態,茶葉質量連年提升。雖然成本較之前增加了一倍多,但每年客商絡繹不絕,收入反倒增加了二三成。像陳春風這樣擁有10畝左右茶園的社員,年純收入都在15萬元以上。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越是傳統,就越是賺錢。

  傳道授藝 5000多人慕名學習

  陳兩固生于制茶世家,2000年,創辦兩固茶場和兩固茗茶,專事安溪鐵觀音;2010年始,屢摘安溪、福州、泉州等地茶王賽獎牌。經過30多年探索,他積累豐富的茶葉采制經驗,并四處授徒、開講。如今,他是感德鎮唯一的安溪鐵觀音制茶大師。

  在陳兩固制茶大師工作室,記者看到,搖青、攤青、殺青、炒青、包揉、烘干等各道工序的制茶工具一應俱全,擺設整齊;安溪茶業史、茶文化、茶葉種植、茶葉加工制作工藝流程等相關茶葉知識,都貼在墻壁的宣傳欄上,讓人一目了然。作為鐵觀音制作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陳兩固自掏腰包,投入20多萬元成立了這個大師工作室,出版《陳兩固:制茶技藝探秘》一書,全部免費贈送,義務傳承制茶技藝。他還受聘安溪茶學院、安溪茶校、安溪農民講師團等院校,義務到安溪和永春等地的產茶鄉鎮開展培訓210多場次,受益茶農超過1.3萬人。

  陳兩固傳授的對象不局限于茶農,他開展的國家級非遺烏龍茶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傳習活動,先后有5000多人慕名前來學習參觀。

  潛心鉆研 讓鐵觀音返璞歸真“湯色金黃明亮,花果香浮動,喝下去滿嘴都是茶。”日前,品嘗到陳兩固持續鉆研的野生茶新作“野實”,資深茶客紛紛點贊。

  “求諸于野”,近年來,陳兩固跋山涉水,訪遍周邊群山峻嶺,四處尋找野生茶樹資源。他表示,“野實”其實就是放養茶,茶園已經多年沒人刻意管理,不施化肥,不施農藥,放養生長,有些茶樹都已經長到八九米高。“由于放養,茶樹生長慢,正常畝產50公斤茶葉的茶園,這片茶園只能畝產5公斤,而且一年只能在春季采摘一次。”

  如今,茶樹的“野味”日趨淡化。而陳兩固卻潛心鉆研,反復請教專家,與農林大學合作共建,開始在合作社的茶園里搞起實驗,探索一種“森林與茶園在空間上合理搭配”的狀態,締造“茶在草木中”的生態發展模式。

  “在茶山上營造一個類野生的種植環境,讓茶樹自由生長。”陳兩固正引導茶農們,依照鐵觀音傳統種植、傳統制作方式管理、制作茶葉,讓安溪鐵觀音茶葉“野味”更足,從而推動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