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農科院在平湖市舉辦了蘆筍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現場培訓會,來自全省各地70余名鄉鎮農技人員和種植大戶參觀了平湖市新埭鎮新廣莊園的蘆筍綠色生產現場。據浙江省農科院院植微所專家章金明介紹,今年該莊園在減施30%的農藥情況下,對以甜菜夜蛾為主的蘆筍病蟲害防效達90%以上。
蘆筍是浙江省特色蔬菜,由于種植效益較好,近年來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常年面積達2萬多畝。然而,由于浙江省的氣候特征,以甜菜夜蛾為代表的蘆筍病蟲害發生較重,制約了蘆筍產業的發展。針對蘆筍生產上存在的問題,省農科院植微所與平湖市植保部門開展合作,加強成蟲種群的動態監測,同時通過試驗性誘劑壓制蟲口基數、甜菜夜蛾的控害方法、準確的用藥時期和藥劑輪用技術等,終于摸索出一套減輕或防治蘆筍病蟲害發生的綠色防控技術,并構建起以減少殺蟲劑用量為目標的蘆筍甜菜夜蛾病蟲害綜防技術體系。
今年,平湖市新埭鎮新廣莊園的280畝蘆筍生產基地試驗結果顯示,使用性誘劑時,成蟲高峰期過后5-8天左右,用藥防治效果最好,此時幼蟲正處于1-2齡期,對藥劑最敏感,殺蟲劑的防效可達90%以上;在大棚通風處增設防蟲網,同時每個大棚增加2個害蟲誘捕器(內含性誘劑)誘殺成蟲,則大棚內的甜菜夜蛾卵塊數量可減少22%;相對于晴天使用,使用甜菜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防治時,在陰雨天使用比晴天效果更顯著,單獨使用時,防效可達95%,且持效期有7天;采用蟲螨腈-乙基多殺菌素、蟲螨腈-甲維鹽、甲維鹽-茚蟲威、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劑輪用時,防效更佳,每次施藥防效均在95%以上,對幼嫩蘆筍的保護效果好。
由于該套綠色防控技術在減少化學農藥施用量的同時,提高了防治效果,促進了蘆筍的無公害生產,因而受蘆筍種植戶的歡迎。目前,這套技術已在平湖、富陽等地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