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么雜草?”
“是婆婆納”
“這個呢?”
“這是馬齒莧,我們習慣叫它馬菜兒”
“請你表述一下移栽西紅柿苗的培育流程”
“選種、選地、翻地、上肥、耙地……”
10月22日上午,在大豐市草廟鎮政府會議室里 大豐市農業職業技能鑒定理論與操作考試正在進行。只見主考老師舉起一張張貼有雜草圖片的題板讓受鑒定者辯認,并就蔬菜的設施高效栽培技術提出發問。一位位菜農如流作答,站在一旁的大豐市農廣校考評員和省、市農委指浱的督導員在考卷上記分并進行現場監證。站在走廊里的大豐市農廣校常務副校長王元海握住剛從考場出來的菜農楊得榮的手說,30個學時沒白學啊,恭喜你得了個滿分。
王校長告訴筆者,隨著大豐種植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蔬菜生產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怎樣更加科學,更高標準發展蔬菜的產業化經營,成為農業結構調整,提增效益的一個重要課題,擺在大豐市農業科技推廣與教學部門面前。大豐市農委、農廣校多次下鄉調研,搜集出影響制約全市特經蔬菜生產效益的若干課題。而后,大豐市農廣校采取坐班講學和送教上門、典型觀摩等辦法,邀請農委系統20余位農科技專家成立講師團,針對本市蔬菜產銷實際,圍繞調研課題巡回全市各鎮區,對種菜大戶、示范戶、家庭農場主進行通俗易懂的技術培訓。對裕華大蒜、南陽韭菜等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的蔬菜科技生產知識,大豐市農廣校、農委則在關鍵生育期邀請省農科院、揚州大學農學院的教授、博導親臨授課,努力培養專業技能型菜農。
李春山交卷了、朱翠紅順利通過操作技能鑒定了……面對一個個順利通過鑒定的菜農朋友,迎侯在門外的張艷梅、孫龍彩等農廣校老師很是高興。據大豐市農廣校的同志介紹,今天蔬菜園藝工技能鑒定還在新豐、三龍兩鎮設了分考點,參加鑒定考證的菜農共有269位。這些菜農通過30多個學時的學習、觀摩和實踐,鑒定合格者將成為農業、勞動部門認可并頒發蔬菜園藝初級工證書的新型持證上崗蔬菜園藝科技示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