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東北地區新玉米已經陸續上市,筆者深入一線調研發現,過低的市場收購價格,除給農民增收帶來直接影響外,還倒逼明年種植業結構調整,加快推動土地流轉步伐,這不失為在逆勢中闖出了一條新路子。
低價影響農民增收當前,黑龍江省哈爾濱地區的新玉米已零星上市,30%~34%水分的玉米棒收購價格在0.29~0.32元/斤,30%~33%水分潮糧收購價格在0.44元/斤左右,折14%水分三等玉米收購價格在0.675元/斤左右,與上年同期0.85~0.90元/斤價格相比較,下跌了0.18~0.20元/斤,每噸玉米減收350元左右。在高庫存壓力下,玉米市場價格很可能持續 低位徘徊。
供大于求迫使收購主體觀望按照市場化改革的要求,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積極工作,組織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民營收購庫點以及經紀人隊伍都已經做好了玉米收購前的各項準備。但是,受酒精、淀粉等玉米加工下游不暢通的影響,較大型的加工企業沒有啟動大批量收購,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和民營庫點也不敢貿然出手收購。
無糧可裝對今年新投資建設倉儲設施的企業負面影響較大,目前僅有少數的農民合作社、個體收購的經紀人進行小量收購,一部分周末就近就地加工飼料、釀酒等自用,另一部分采取以銷定購的辦法,持觀望態度用于糧食貿易。根據現在的市場價格保證 現有容倉裝滿后將不再收購,待市場行情穩定后,再擇機收購。
在逆勢中尋求出路筆者認為,今年玉米特殊的收購形勢應當引起各級行政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一方面,要防止元旦前后發生“賣糧難”“憋糧”現象。密切關注種糧農民、市場化收購主體的動態情況,監控市場價格和行情,及時反饋準確信息,為上級決策提供依據。同時,指導和引導農民科學儲糧,防止“地趴糧”現象,減少生霉、腐爛、壞糧問題,保證玉米品質。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開展產銷合作,促進玉米精深加工產業發展。組織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拓展業務范圍,采取與大型加工企業合作代烘、代儲等形式,增加企業收益。
另一方面,要采取綜合措施,推進 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盡快出臺撥付玉米種植補貼,緩解農民玉米種植收入大幅縮水矛盾。要適時加快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和農村土地流轉步伐。過低的玉米價格必將引發明年農民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受傳統生產習慣、自然條件等因素影響,農民一時間還難以找到經濟效益較高的作物。同時,如果全部種植統一的作物,又會帶來量增價低的狀況。為此,政府應該主動發揮引導和服務職能,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步伐,通過發展壯大專業種植合作社,把土地集中到種田大戶手中,促進集約化生產、高效化運營,保證土地所有者、種糧大戶、專業種植合作社共同獲利,以保障糧食市場化改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