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轉變種子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式,突出監管重點,進一步提高管理者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增強生產、經營者守法意識,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洱源縣農業局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規范市場監管,嚴查種子質量。
一是嚴格審查品種審定情況。按照《種子法》第15條規定,主要農作物品種在推廣應用前必需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通過國家審定的主要農作物品種應在其適宜種植區推廣使用,通過省級審定的主要農作物品種應在本行政區域內適宜的生態區域推廣。引進相鄰省的主要品種必須經省級農業行政主管批準,并獲得《主要農作物引種批準書》或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引種備案手續,要嚴格按照批準的種植區域及引種數量銷售種子。對不按規定銷售的種子,依法進行處理。
二是嚴格種子標簽管理。對經營的種子按照標簽管理辦法,進行了嚴查細審,對標簽標識不全、品種名稱不明、標簽標識內容不符依法進行處理,嚴厲打擊了假冒偽劣種子坑農害農行為。
三是加大種子質量抽檢力度。為質檢為技術支撐,從嚴處理不合格種子,共抽檢種子雜交玉米種子樣品210份,水稻種子樣品50個,依法對發芽率不合格的19份雜交玉米種子進行了處理,杜絕偽劣種子坑農害農。
四是嚴格審查種子經營檔案和銷售臺帳。對種子經營單位的經營檔案及購銷票據,進行了認真審核,對沒有經營檔案或檔案不完善、不規范的經營單位,責令建立和完善,對拒不建立的責令停業。同時對種子經營單位的進銷貨票據進行了檢查,從源頭抓起,切斷了假劣種子流通渠道,切實維護了農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