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看著貨車上即將發往河北的辣椒,忻州市忻府區北義井鄉曹家莊村的張六耐、張淑琴夫婦高興地說:“這是趙總要的第二批貨了。”在忻州忻府區,張六耐、張淑琴夫婦不是最早種辣椒的農戶,卻是第一個首次就選“大螃蟹”吃的人。
張六耐夫妻倆今年43歲,雖然生活在農村,但從未種過地,對種植莊稼的事情概不關注。直到2014年的一天,張淑琴帶著好奇參加了忻州市忻府區農委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在培訓講座中,專家稱讓土地資源盤活起來,土地流轉是未來農業種植的發展方向。張淑琴聽后深受啟發,回到家里就跟老公商量準備大干一番,夫妻倆一拍即合。今年年初,張六耐、張淑琴夫婦倆在本村及周邊鄉鎮共租賃了130畝土地,種植了L3、金紅2號、北京紅等品種的辣椒近百畝,同時購買了三輪車、旋耕機等農業機械。
種植雖然都雇有工人勞作,但張淑琴堅持每天在田間觀察長勢、按時澆水、施肥、除草。
然而成功的路上,命運總會時不時地捉弄你一把。今年6月30日,忻州地區遭受強降水和冰雹天氣,正在盛開的花朵和含苞待放的花蕾被打得亂七八糟,百畝辣椒地一片狼藉。近似滅頂之災的打擊讓種植戶們不知如何是好,沒有經驗但卻十分倔強的張六耐、張淑琴夫婦在網上查,農委找,四處請教,最終在農技專家實地查看后提出補救方案,及時進行了施肥、噴藥,加強田間管理。慢慢地辣椒苗扎穩了根系,逐漸恢復了元氣,將對二、三茬產量的影響降到最低。
這場冰雹不僅打“疼”了辣椒,也給張六耐、張淑琴夫婦上了一課。他們深刻體會到了農業科技的重要性。此后,丈夫張六耐負責在田間照看,隨時觀察辣椒長勢。張淑琴則“走出去”上農技培訓班、向有經驗的專業戶虛心請教,為自己“充電”。在學習期間,丈夫隨時將辣椒的長勢變化跟她溝通,并請教專家。她現學現用,將現代先進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結合。為預防“枯萎病”的侵襲,張淑琴提前購買了幾臺機器,為辣椒苗噴灑營養液,躲過了一場病害大劫。看著一望無際的紅彤彤的辣椒,夫妻倆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談到銷售,張淑琴說:“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互聯網一些電商平臺發布了信息,沒想到前來訂購的客戶還真不少。”今年,他們的辣椒品相好,行情升溫,張六耐夫妻的上等辣椒能賣到2.8元/公斤。據他們粗略估算,種植辣椒比玉米平均每畝多掙上千元。嘗到甜頭的夫妻倆,準備冬閑時出去繼續“充電”,學習更多先進農技知識,同時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擴大種植面積,引進深加工……想著未來還有很多的事要做,胸有成竹、心直口快的張淑琴笑著說:“沒有技術就沒有效益,沒有膽量就沒有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