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10月6日發表最新一份《糧食展望》報告指出,鑒于國際交易量最大的農產品價格相對較低且穩定,全球食品市場在未來一年或將保持“基本平衡”。同時,良好的前景、尤其是主糧商品,有望使全球糧食進口費用降至六年來的新低。
報告指出,對于今年小麥和稻米收成的全球產量預測以及玉米產量反彈等因素促使庫存保持充盈,價格低廉。2016年全球谷物產量將提升25億6900萬噸,同比增長1.5%,足以進一步增加現有庫存。同時,今年以美元計算的糧食進口總值預計減少11%,降至1萬1680億美元,因為畜產品和谷類食品費用回落遠遠抵消了魚品、果蔬、油類和特別是食糖費用的增長。但是,對于經濟上較貧困的國家而言,這一下降過程會比較緩慢,其中多國的貨幣貶值。
該報告將全球小麥產量預報上調至7億4240萬噸,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印度、美國和俄羅斯,它們有望取代歐盟成為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全球稻米產量預計將實現三年來的首次增長,增幅為1.3%,達到4億9780萬噸的歷史新高,這主要得益于亞洲充沛的季風降雨和非洲的較大增長。谷物價格因對供應充足的預期而走低。自今年年初以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和玉米期貨價格的跌幅均超過16%,而大米的報價則降至2008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
報告同時指出,由于美國的創紀錄產量,今年大豆等油料作物產量有望創新高,盡管需求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就畜牧部門而言,奶制品市場在經歷了較長一段時間的供應過剩之后,2016年總體供求情況也將回歸平衡,但歐盟牛奶供應緊張引發了奶制品價格多年來的最大月度漲幅。此外,今年世界肉類產量停滯,而且豬肉和禽類的國際需求、尤其是東亞市場的需求持續對肉類價格起到支撐作用。與此同時,今年全球漁業生產增幅預計為1.8%,低于趨勢增長水平,達到1億7400萬噸,而水產養殖產量預計將擴大5%,但部分由于厄爾尼諾現象對太平洋沙丁魚、鯷魚和魷魚的影響,野生魚類捕撈量將會減少0.9%。
糧農組織當天還公布了“全球食品價格指數”,稱9月份平均為170.9點,與8月份相比上漲2.9%,較去年同期上漲10%。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糧農組織奶制品價格指數月度漲幅達到13.8%,部分原因是使歐盟出口商受益的黃油價格大幅提升,那里的奶制品產量日益下降。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是國際市場五大食品類商品價格的貿易加權指數,目前處于2015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