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汀泗橋鎮古塘村,災后補種的1100畝返秋稻正在灌漿,谷粒壓彎稻桿,豐收在望。秋風吹過,稻田里翻過綠色的波浪。
“還有一個月,這稻谷就可以收割了。”村民劉啟明感嘆,兩個多月前,這里還是一片汪洋。“多虧了各級領導的關心,我們才能在災年不減收。”
記者了解到,7月的連續強降雨,導致河水漫堤,造成古塘村3200多畝水稻受災,其中1100多畝絕收。災情發生后,市、區、鎮、村迅速行動,積極組織人員和資金搶種、搶排、搶播。
該村黨支部副書記姚文祥告訴記者,災后村里安排水泵抽水排漬排了整整10天。隨后,市區農業部門安排專家現場指導,種子、肥料也在第一時間送到了田間地頭,短短10天時間,絕收的1100多畝稻田就完成了早稻翻秋。
為保證補種的水稻收成,區農業局安排技術人員組建專班,在古塘村進行駐村技術指導。技術人員走進田間地頭,先后發放病蟲害防治資料5次、農藥2次,成功防控了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等病蟲害。
該局高級農技師吳達明告訴記者,這些水稻的收割期在10月20日左右,根據目前的長勢,畝產預計可達到800斤。
“種子、肥料都是政府兜底,耕田費也是村里和駐隊工作組支持的,加上農業技術人員的駐村指導,災后農民穩產增收的信心更足了。”姚文祥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