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生長了50多年、看起來稀鬆平常的小葉五針鬆,隨著胡道剛手中的花剪刀上下裁剪,轉眼成了一株層次分明的觀賞盆景,“再養護一段時間就可以上盆兒了。”
39歲的胡道剛在花木之鄉江蘇沭陽的胡家花園做花匠。胡家花園迄今已有近500年歷史,據聞曾為干隆皇帝御覽之地,被視為沭陽花木的發祥地。園中尚存兩株上了年歲的古地柏盆景,一株喚作“二龍戲珠”,一株稱為“臥牛望月”,在盆景之中可謂規制宏大,令人嘆為觀止。
胡道剛說,他16歲入行,無師自通,再雜亂無章的苗木他看一眼就知道如何下剪,如何整形,靈感全來自胡家花園這兩株極品盆景。和他一起的花匠有男有女,大都是當地的青壯年。花匠之外,還有一批從事花木種植、營銷的創業者,他們都是沭陽花木產業鏈條上枝繁葉茂的一部分。他們中,有長期鐘情這個產業做大做強的領頭羊,也有放棄了大都市體面工作主動回鄉創業的新生代。
“上到七八十歲下至十七八歲,我們這裡十幾個村子裡幾乎找不到閑人。”沭陽縣新河鎮鎮長仲其清將這一現象歸結為當地花木產業自然形成的產業凝聚力和吸引力,“養花種草開網店,制作盆景當老板”已經成為當地人創業的熱情所在。
回鄉創業賣花木,他今年的銷售收入有望破千萬
“四年的大學白上了?干律師不比你擺弄花草體面……”方威放棄在省城南京的工作選擇回老家“賣花草”的理由還沒說完,就遭到父母一頓噼頭蓋臉的怒斥。方威畢業于南京大學法律系,當律師打拼了幾年后,事業也算小成,他選擇回鄉創業的理由隻有一個:外面的工作壓力很大,家鄉的花木產業前景廣闊。
2012年10月,正當叁十而立的方威回到新河鎮大營村開起了網店,取名“家中有果”,經營鮮花、綠植、多肉等桌面花卉。讓他沒想到的是,初入行鬧的第一個大笑話竟然就和法律有關。塬來,他在網店的廣告宣傳中“借用”了一些別人的樣品圖片,結果被對方舉報“盜圖”,刪了圖片還得賠錢,“生意本來就不好,又被差評警告,算是遇到了開頭難。”
方威吃了虧,開始四處求教,隻要打聽到在當地略有名氣的網店主,他就跑去人家裡取經,既學交易規則,也學管理經驗。兩個月后,生意慢慢好了起來。年終盤點,方威笑了,“第一年的銷售額將近100萬元。”到2015年,他的網店銷售額500多萬元,今年前8個月就突破了700萬。“預計年底可以做到1000萬元,力爭3年內突破5000萬元。”這是方威立下的一個短期目標。
開網店創業并非只是年輕人的“專利”。在年近八旬的老翁單玉佩看來,網上開店“就跟市場上做買賣一樣,不同的是中間隔著電腦,雙方不是面對面。”單玉佩在大營村當過幾年村會計,膝下兒孫滿堂,自己還在村口開了間百貨店,與下棋打牌嘮家長的老人們不同,他的晚年生活選擇了“挑戰自己”。
“親,有什么需要幫助?”“親,再便宜就虧了。”看到兒孫們在網上忙得不亦樂乎,去年5月,單玉佩在女婿的指導下,用年輕時別人給他起的外號“老黨”作名注冊了網店。這個被稱為“淘寶最老店主”的創業者,用“一指禪”敲出來的交易量,一年也做到了十幾萬元。
以新河鎮周圈村為例,全村自產的400多種花木基本上都是通過電商平臺售往全國各地的。據了解,周圈村農戶數為631戶,其中開網店賣花木的就超過560家。而在全縣3萬余家從事網上創業的個體網店中,有超過80%的網店從事花卉苗木及配套物品銷售,種類從籽種、樹苗、鮮花,到干花、盆景、資材,應有盡有。
阿裡研究院的調研報告也顯示,“淘寶上20%的花卉苗木類賣家集中在江蘇沭陽”。
從3畝田開始,他做出了花木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作為江北地區最大花木公司的創始人,聚賢村黨委書記李生無疑是沭陽縣花木行業裡成功的創業者。從最初3畝土地上種植的雪鬆和龍柏起家,歷經30年努力,他的花木種植面積達9500畝,種植地遍及8省市,公司年營業額6億多元。
“上世紀90年代初,沭陽縣花木種植面積隻有幾千畝,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戶經營,小的幾分地,大的也不過二叁十畝地。”李生說,要想實現花木的產業化發展,必須擺脫小農經濟模式,走公司化發展路子。1993年,他率先承包了廟頭鎮205國道旁一塊200畝的廢棄地,創辦了沭陽縣蘇北花卉盆景有限公司,這是沭陽縣歷史上第一家實體性花木經營公司。
作為村裡率先富起來的能人,2010年李生被推選為沭陽縣第一個村級黨委聚賢村的黨委書記,成了這個4000多口人村子的致富帶頭人。他提出了村企共建模式,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經營形式,以蘇北花卉雄厚的技術和資源優勢為支撐,改變聚賢村的花木生產由過去的一家一戶鬆散型向集約化經營轉變,花木品種由塬來低檔次向中、高檔次發展。
現在,全村4480畝地全部種植花木,有100多名花木經紀人長年外出跑銷售,130多人外出承包土地5800畝,“僅村裡就有花木公司16家,從業人員2000多人。”聚賢村也成為了江蘇省叁星級康居示范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000元。“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裡的花卉苗木是我們提供的,上海世博會、南京青奧會主會場的花卉也是我們提供的。”李生不無自豪地介紹。
2014年,蘇北花卉實現新叁板掛牌上市,成為江蘇省同時也是這個行業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蘇北花卉的發展,首先得益于沭陽地區良好的花木經營環境。”李生說雖然公司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還是一名創業者,所不同的是,他現在的創業起點比以前更高了。
近10年來,沭陽發展起了一大批以種植和經營花卉苗木為主的大型花木種植企業,其中單體種植面積超1000畝、3000畝的花木企業(大戶)分別為24戶、5戶,擁有國家園林綠化一、二、叁級資質的企業分別達5家、25家、50家。
花木產業自然伸展,帶動一條創業產業鏈日益豐滿
近百億元產值的沭陽花木產業,除帶動25萬人直接創業就業外,還帶動了包括鄉村旅游、物流運輸、包裝等在內延伸產業的發展。
行走在扎新路上,兩側從事園林苗木生意的店面前,時不時就會看到用大紅紙書寫的招聘廣告。“全村沒有一人外出打工,有些園子甚至還招收了不少外村乃至外鎮的人員來工作。”新河鎮山蕩村支部書記胡玉通正在為即將建成開業的鄉村旅游度假村招不到人犯愁。
山蕩村沒有山,卻有一處佔地136畝、有著百年歷史的古栗林,1340余株板栗樹成為這個村獨特的鄉村旅游資源。“全村2450人,除去上學的孩子和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余下的不是經營花木,就是跑運輸、開農家樂,根本找不到閑著的人。”
2015年,按照“一村一品”的規劃布局,依托百年古栗林的優勢,沭陽縣將山蕩村列為發展鄉村旅游特色村。今年年初,一個投資2500余萬元的“特色鄉村旅游休閑度假村”項目,圍繞百年古栗林為中心開工建設,“投資者不是別人,也是本村一位花木經營大戶。”胡玉通說,目前項目建設已經進行了叁分之一,休閑觀光廊道、游客集散中心、休閑廣場、環村漫游綠道等基本建成,接下來就是要成立管理公司,組建管理隊伍。
全縣農家樂的數量從5年前的20余家發展到現在150余家,尤其去年花木節之后數量勐增。胡玉通告訴記者,山蕩村從事或準備從事農家樂的已有近10家。據介紹,虞姬山莊今年5月剛建成開業,百人左右的旅游團已經接待了五個,“由限于客房接待能力不足,目前還不敢接大團。”
35歲的徐增志每天的工作,就是將包裝好的快遞包裹檢驗核對發貨地址后裝上大貨車,運送到淮安,再經淮安轉發至全國各地。“每天平均13000多件,全部是新河鎮本地的花卉苗木包裹,多的時候要跑四五班。”新河鎮有一個聚集著36家物流快遞企業的鎮級快遞物流園區,進門右邊的第一家便是徐增志所在的國通快遞。
“物流園日發送量在百萬件左右。”新河鎮鎮長仲其清說,一個鎮上有如此規模的物流園區在沭陽縣幾個花木大鎮“并不鮮見。”在新河鎮,在沭陽縣,一個依托花木產業延伸出來的二、叁產業的創業鏈條正在開枝散葉,逐漸豐滿。
60歲的方進生閑下來的時候,喜歡斜倚在堰下村自家門前那棵碗口粗的欒樹下,盡情地唿吸著不遠處自家園子裡栽種的數十棵桂花撲鼻的香氣。9月正是桂花飄香的季節,時下行走在沐陽縣扎下、新河、顏集、廟頭等花木經營大鎮的鄉村公路上,隨處都能聞到這遍地沁人心脾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