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寧縣小界鄉衛洼村的旱塬上迎來了特殊的客人。來自全省的100余名農業技術專家到此觀摩谷子生產情況。
衛洼村的谷子千畝示范方,是我省谷子全程機械化高產高效示范項目,承擔著全省谷子簡化栽培、全程機械化等技術創新和推廣任務,也是洛陽市旱區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的重要載體。
駐足田埂,千畝谷子地好似一張金燦燦的毯子,成行成畦的谷穗粗壯飽滿,笑彎了腰。觀摩時,洛陽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郭新建宣布,經測產,衛洼村谷子千畝示范方平均畝產378.3公斤,超過旱地玉米的產量,每畝保底1500元的效益,也遠遠高出玉米。
“老把式”衛書坤的兩畝谷子地緊挨道路,最先接受專家們的“檢閱”。“一次水沒澆,能達到這樣的產量,實屬不易。”“種植、收割全程機械化的創新,值得旱區借鑒推廣。”……專家們不顧泥濘,走進田間,托起谷穗點評起來。得到專家的認可,衛書坤喜上眉梢:“咱這塬上,十年九旱。今年看收成,兩畝玉米也不及一畝谷子。”
今年,在全國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壓減玉米種植規模的背景下,河南省谷子全程機械化高產高效示范項目落戶衛洼村。
在簡化栽培、機械化作業的呼聲中,洛陽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與農業機械裝備企業聯合研發新型谷子精量播種器,改進谷子收割機,并且通過優選種子、測土配方,實現了省時省工與高產高效的雙贏。“明年夏天換茬兒,要讓谷子‘當家’。”衛書坤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