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淮山藥大量出土上市的季節。走進江西省永豐縣恩江鎮石橋村新天地家庭農場淮山種植基地,撲面而來的是忙碌、喜悅的豐收氣氛。除苗破土,挖掘裝筐……38歲的農場主李冬衛有條不紊地指揮著工人們采挖淮山,還不時拿起工具做示范。
看到一根根金黃色粗壯的淮山,李冬衛舒了一口氣。“今年的種植算是成功了。每根淮山有四五斤左右,畝產大概六七千斤。”李冬衛的1029畝淮山今年產值預計上千萬元,純收入超過500萬元。展望明年,他的底氣更足,“今年是第一回種,土地還不肥沃,明年畝產能上萬斤”。
去年,受家鄉勞動力充足、水源豐富等因素吸引,李冬衛返鄉創業,投資1700多萬元在石橋村建起了當地最大的淮山種植基地,讓昔日的荒地產出了“真金白銀”,并給當地村民帶來了每年200多萬元的勞務收入。
淮山基地里大面積使用的噴滴灌設施、標準化的生產技術、行間套種砂糖桔等新模式引起了縣里其他種植戶的濃厚興趣。佐龍鄉麻田村紅井岡淮山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毛志明帶著社員到基地現場參觀學習不下5次,看到李冬衛的淮山產量那么高,毛志明怦然心動:“明年合作社也引進他的品種和技術試一下。”
麻田村是傳統的淮山種植專業村,全村有80多戶村民,家家戶戶種淮山。過去由于量少,效益不明顯。縣里把淮山列入重點扶持產業后,種植面積連年遞增,淮山真正成了村民致富的“金疙瘩”。
今年43歲的周秀念有10多年的淮山種植經驗,每年種植淮山穩定在10畝左右,年收入超過10萬元。小小的淮山不僅讓夫妻倆輕松供兩個孩子讀高中上大學、在村里建起了小洋房,還在縣城買房置業。據統計,這幾年麻田村近九成的農戶在縣城里買了商品房。
由于種植效益好,麻田村能種的地方已經全部種上了淮山。面積拓展有限,不少村民開始想方設法提高綜合效益。受李冬衛淮山基地套種砂糖桔的啟發,村民謝秋根今年在淮山地里套種了幾畝秋豆角,獲得了不錯的收益,一畝能多賣3000多元。
淮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自進入成熟期到翌年春皆可采收上市,生長期內滿藤綠蔭,分外好看。而麻田村距縣城只有8公里,交通便捷,在收獲季節,每逢周末節假日,不少市民會慕名前來,欣賞風景之余,摘摘免費的淮山籽,挖挖淮山根,體驗采挖樂趣。中秋假期,恩江鎮居民郭軍帶著孩子在麻田村玩得不亦樂乎,“沒見過淮山是怎么長出來的,更沒親手挖過,覺得很有意思”。
看到城里人愿意到村里來,麻田村村支書羅國瑞和村主任羅振財這段時間正在琢磨今年的淮山擂臺賽事宜。計劃在往年外形、色澤、單重、總重等指標的基礎上,今年增加淮山菜、淮山粉、淮山干等內容。不僅要比看相,還要比口感,看誰家做出來的淮山菜更地道,誰家手工制作的淮山粉、淮山干品質好。羅國瑞希望通過擂臺賽,引導村里的淮山產業向休閑農業方面發展,實現由面積擴張向效益提高的轉變。
“永豐縣歷來有種植淮山的傳統,以前由于小打小鬧,形不成規模。”縣蔬菜管理局局長曾景發告訴記者,近年來,縣里專門出臺扶持政策,引導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實行農超對接,種植規模逐年擴大。目前全縣淮山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產值近5000萬元。隨著規模化淮山種植基地的創建,全縣淮山產業有望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