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秋月梨,個大、汁多、糖分達12%以上,去年標準梨(6兩)賣到3元一個,一箱8個的精品梨賣到了50元。”河北邢臺威縣草樓村西的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內,71歲的負責人蘇桂珍說。
去年小嘗了網絡銷售的甜頭后,今年蘇桂珍主動出擊,已和順豐優選達成了協議。2012年蘇桂珍率先引進秋月梨,梨果一經上市就走紅市場,80多戶村民紛紛土地入股加入到了合作社。
2013年初,該縣聘請省林業廳原巡視員、正高級林業工程師曲憲忠,擔任全縣經濟林產業發展高級顧問,開啟了對全縣西沙土質等的調研論證,最終在西沙河的沙化地確定了林果種植,制定了《威縣西沙河流域綠色A級高效梨產業帶建設規劃(2013-2020年)》,打破了該縣一棉獨大的局面。
該縣對西沙河流域36萬畝沙化土地,大手筆謀劃建設10萬畝綠色A級梨產業帶。“現在,產業園主要是通過精品梨的示范帶動作用,打造全省領先、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精品梨果出口基地。按照國家綠色A級食品標準和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建設的意見》,從育苗、建園、生產管理到包裝銷售、貯藏加工以及市場物流等各方面都嚴格執行綠A標準。”園區副主任劉明亮告訴記者。
威縣預計到2020年梨果產量2.64億公斤,果品產值達18億元,出口創匯4800萬美元,規劃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