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環疫苗是當前豬用生物制品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疫苗之一,僅全病毒滅活疫苗已有近30家企業加入戰局。此外,隨著圓環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載體疫苗的成熟以及圓環-支原體、圓環-副豬二聯苗的研發成功,國產圓環疫苗市場的戰況會更加激烈。
隨著圓環苗使用在豬場的廣泛鋪開,也涌現出一些新的問題。其中,應激反應較大,造成安全問題和抗原含量不足,不能實現長效保護較為突出。面臨日益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只有率先解決現有圓環苗存在的問題,才能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因此圓環產品的升級換代已經迫在眉睫。而疫苗產品的升級,自然離不開生產工藝的創新和進步。
純化工藝拼技術更拼經濟實力
據豬場反映,有的圓環苗首免應激反應在1%左右,二免應激反應甚至達到2%-8%。為什么會產生應激反應呢?據了解,疫苗的主要成分除了抗原(圓環病毒粒子),還有細胞裂解碎片、培養基成分、血清蛋白(BSA)、內毒素等雜志成分,而這些都是引起疫苗副反應的主要原因。另外,質量不好的佐劑也是引起注射刺激的主要原因。因此,純化對疫苗生產來說作用舉足輕重。
據成都天邦首席科學家高鵬介紹,至少需要三步純化才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第一步首選過濾掉比病毒粒子大的雜質顆粒,第二步再濾除比病毒粒子小的雜質,還需要第三步去除BSA、內毒素。過程說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過程卻復雜的多,對疫苗生產工藝要求非常高。通過升級純化技術,疫苗效價能提高3倍,降低10倍,雜蛋白降低了4倍。
而且純化效果,一方面受工藝水平所限,另一方面也與成本相關。行業人士表示要想做好疫苗的純化,達到相同的抗原含量成本要增加40%左右。即使技術層面能夠做到,也需要企業對此有足夠的資金,和精制疫苗的信念來支持。
懸浮培養提升病毒滴度10倍以上
抗原含量不足,感染壓力大時不能長效保護是很多圓環苗的另一常見問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改進培養工藝增加抗原含量,另一方面通過優化免疫程序等方式來降低感染壓力。
據了解,在生產過程中,種毒對細胞的適應性、細胞培養技術等都決定了種毒繁殖的數量,進而影響抗原含量的多少。因此,病原與培養細胞的適應性往往是疫苗研發的關鍵。這是對流行毒株和細胞系的雙向篩選過程,合適的培養環境是病毒擴大繁殖的基礎。為了篩選合適的培養基和細胞系,研發機構往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生產工藝的升級,在生產效率以及成本上更是有巨大差異。據高鵬介紹,從傳統的轉瓶培養升級到懸浮培養,圓環病毒的生產效率可提高30-50倍,收毒代次從3-5次增加到十幾次,培養病毒量大幅提高。目前,成都天邦已經投資近一億人民幣,建成3條500L微載體細胞懸浮培養滅活疫苗生產線。
高鵬表示,雖然懸浮培養工藝的設備比轉瓶培養設備成本更高,前期生產線投入巨大,但由于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疫苗生產的成本反而會下降。因此,將是未來獸用生物制品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將懸浮培養技術用在圓環苗上,還能彌補全病毒苗與亞單位疫苗之間的差距。亞單位疫苗的免疫原性相比全病毒疫苗要差一些,需要強大的免疫增強劑輔助。而且亞單位苗在母源抗體的傳遞上存在差異,免疫母豬對通過母源抗體對仔豬保護也不如全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