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近日記者走到田間地頭,看到了豐收的場景,分享了農民的喜悅心情和種植心得。
俗話說,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對于神池縣賀職鄉海明瓜菜專業合作社的牽頭人劉義來說,從2006年至今賣南瓜十年來,他卻從未自賣自夸。十年光陰,踏踏實實干,精精明明做,才有了年年平均千百噸的南瓜銷售量;才有了十里八鄉“賣南瓜,找劉義”的民間口碑;才有了占地10余畝的南瓜大型專業交易場地;才有了每逢秋收南來北往、客商云集、收購南瓜的紅火場面……
十年磨一劍。十年“瓜販子”生涯讓農村青年劉義飽嘗其間的酸甜苦辣。他對筆者說,自己生在農家、長在農村,種瓜內行、賣瓜外行。但產下瓜賣不出去,賣不上個好價錢,這曾是他和村里其他農民面對的共性難題。怨天怪地都不是長久之計,靠自己解決才是根本出路。2006年在鄉政府的支持引導下,劉義和幾個志同道合的農民建起了專門解決農民農副產品銷售難的民間組織——海明瓜菜專業合作社,那時無參照沒模式,就憑實踐、摸索。今年賀職鄉全鄉種植南瓜2萬余畝,畝產量3600余斤,市場行情為南瓜每斤2角收購價,1畝南瓜收入700余元,和2015年南瓜每斤收購價5角比較,農民收入銳減。即便如此,農民惜售不如隨行就市,只要有點微利,貼點辛苦不算什么。
作為“南瓜經濟人”,劉義一行人既要盤算自己的利,更要打算百姓的益。他們和全國各地的南瓜買賣同行互通有無,盡量把市場收購價高的買瓜人引到神池收購,保證眾多瓜農的基本利益。年年就這些瓜,年年就這些人,年年的市場行情卻大不相同。市場千變萬化,劉義一行人為農惠民的心卻從未改變。筆者在南瓜收購現場,從農民的口里,都感受到了“南瓜經濟人”對老百姓的真情實意。
賀職鄉是神池縣的“米糧川”,這里土壤肥沃,晝夜溫差大,周邊無污染,旱地種植,推廣農業技術較早,如果風調雨順,必然有好收成。海明瓜菜專業合作社能夠較好發展,環境也是優勢因素,目前合作社已由十年前的20名成員發展到如今的數百名成員,成員們不但是指導農民種植南瓜的技術高手,而且是幫助瓜農賣瓜的推銷員,既為農民增產出力,也為農民增收搭橋,每年經他們牽線推銷到上海、廣州的南瓜達2萬余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