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考察時看到,當地巴氏奶2升裝的價格為2.68美元,約合人民幣每升9元。而我們國內的巴氏奶呢?每升售價已經達到17.8元。君樂寶有優質的奶源,有世界頂級的設備,完全可以造出質量優良、價格也親民的‘百姓奶’,這是我們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目標。”9月26日,在第二十屆中國(廊坊)農產品交易會舉辦的首屆環渤海奶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河北省奶業協會理事長、君樂寶乳業董事長魏立華一席話,引發臺下熱烈的掌聲。
只有增加有效供給,才能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在魏立華看來,“百姓奶”正是君樂寶未來向市場投放的“有效供給”。在不遠的未來,河北產質優價廉的“百姓奶”,將進入尋常百姓家。
但挑戰,前所未有。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在論壇上發布的一系列數據,讓人頓生緊迫感。
首先是消費增長緩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全國液態奶銷售總量2738.9萬噸,比上年增長3.6%。但與“十二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5.1%、“十一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11.1%相比,增幅明顯偏低。
其次是進口奶的沖擊。谷繼承介紹,去年我國全年進口乳制品161.1萬噸,折算原料奶為1003萬噸,約占全國奶類產量的27%。
應對,要找好方向。谷繼承認為,打鐵還要自身硬,奶業首先要做好自身轉型和調整。就養殖而言,要最大限度地實施節本、增產、提質和增效之策,如篩選優良品種、加強飼養管理、強化疫病防控等。就加工而言,要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有條件的情況下,要引導消費者多消費巴氏殺菌奶、奶酪等具有民族競爭力的產品。
對此,魏立華深有同感。他考察過國外一些先進的牧場,發現國外一些牧場的奶牛在一個泌乳期內,平均單產能達到10噸,而目前君樂寶牧場的奶牛平均單產只有5.5噸。他們將通過提升管理水平保證奶源的產量與品質,并降低成本。同時,通過創新驅動,加大有中國特色的產品研發,切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產品結構的調整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