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九月份以來,大通縣燕麥秋收工作全面展開,各合作社、種植大戶緊抓晴好天氣,搶抓燕麥收割、晾曬,青貯等工作,田間地頭到處呈現出一片豐收忙碌的景象。
2016年,大通縣農牧局早籌劃、早組織、早安排,不斷強化各項工作措施,依托高標準飼草基地建設、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項目、飼草料基地建設及草牧業試點建設等項目,通過各村集中連片種植、專業合作社規?;N植、種植大戶等多種生產經營主體,飼草種植面積達到17萬畝,占全縣農作物總種植面積的25%。在種植中充分結合縣域氣候特點,在高海拔地區大力調整種植結構,積極引進高產優質的林納、加燕等燕麥新品種,加之技術指導和田間管理到位,燕麥產量較去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經省牧科院草原所專家測產,平均每畝產燕麥籽達298公斤、畝產飼草2800公斤,每畝收益分別達到537.2元和840元,標志著大通縣17萬畝飼草獲得增產增收。全縣20個鄉鎮60個貧困村1642戶貧困戶從中受益,成為農牧業產業脫貧的重要渠道之一。
大通縣飼草產業在積極引進高產優質新品種的同時,大幅提高飼草生產、加工機械化作業水平和規模化種植水平,為構建大通縣“草畜聯動、種養結合、糧草兼顧、循環發展”的新型生態農牧業發展之路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