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情不自禁地來到黑木耳基地,看到黑木耳袋上冒出的木耳,黝黑發亮,心里說不出有多高興。種植量雖然從最初的2萬袋發展到現在的50萬袋了,但是,我覺得還不夠,我們還可以擴大生產規模,做大黑木耳產業。”景寧縣坑邊村支部書記毛小林在村民大會上激動地說道。近日,坑邊村春黑木耳采收剛剛結束,耐不住寂寞的秋黑木耳也在悄悄的成熟,準備提早上市了。村民們都非常感謝毛小林,說他是點亮“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好支書??!
這幾天,坑邊村支部書記毛小林可是忙壞了,他家的兩萬多袋秋黑木耳長勢喜人,而且部分秋黑木耳已經可以提前采摘,上市銷售了。前幾年,家住坑邊村的毛小林在村里承包了5畝耕地,搞起了地栽黑木耳生產。去年,毛小林栽培了一萬多袋秋黑木耳,采收后一算賬收入有三萬多元。眼看著今年這兩萬多袋秋黑木耳豐收在即,毛小林心里美滋滋的。據悉前幾年坑邊村的黑木耳基地還是一片荒蕪的沙地,為了有效地利用好土地,讓村民們過上好的生活,毛小林不分晝夜帶領村兩委干部,白天和村民拉家常、理思路,晚上和村干部討論村里的致富之路,通過一次次的入戶摸底、精細觀察、考察分析,毛小林終于找到了適合村民增收致富之路——種植黑木耳。說干就干,毛小林首先和村兩委商量之后,成立了黑木耳基地指導小組,自己率先學習種植技術,成了一名“土專家”,全面指導村民種植黑木耳,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同時在他的帶領下成立了一支以專業大戶和技術權威為代表的黑木耳種植示范戶,根據村里的實際情況,制定黑木耳發展規劃。
通過三四年的努力,成功地打造了一萬多平方米的袋料黑木耳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 “在毛小林書記的帶領下,這些年通過種植黑木耳,村里人的腰包漸漸地鼓了起來。”村民毛道付一邊拍著自己的口袋一邊說。如今,無償給村民使用的坑邊村黑木耳基地,一次性可放置袋料黑木耳50多萬袋,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加入種植行列,村民每年人均可增加收入1萬多元??舆叴逑衩×忠粯訌氖虑锖谀径a的農戶還有20戶,栽培總量在50萬袋以上。目前這個村已被該縣確定為秋黑木耳生產示范基地。據了解,為了推廣秋黑木耳生產技術,實現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該縣農業局食用菌技術管理部門可是沒少下功夫,無論是前期的技術培訓,還是精選菌種以及制菌、擺袋、劃口等各個生產環節的管理,都傾注了技術人員的心血,為秋黑木耳的豐產豐收和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截止目前,該縣發展秋黑木耳生產的耳農共有500多戶,栽培規模在1000萬袋以上。由于受今秋氣溫較高等因素影響,部分秋黑木耳已提前進入采摘期,預計每公斤價格在60元以上。該縣農業局食用菌技術管理部門表示,這仍然不夠,今后還可以繼續擴大黑木耳生產規模,做大黑木耳產業,讓更多村民們過上好的生活。據悉坑邊村積極帶動農戶發展黑木耳種植,己成功地打造了一萬多平方米的袋料黑木耳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 如今當地的黑木耳種植量已從最初的2萬袋發展到現在的50多萬袋,村民每年可增加收入1萬多元。發展黑木耳取得了較顯著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